在世界各地,通常都会有各种足智多谋的大侦探的故事。比如在西方,就有大侦探福尔摩斯断案的各种故事,在日本也有《名侦探柯南》等脍炙人口的侦探题材的著名作品。而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大侦探”。
他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包青天”包拯。在影视剧中,包拯实不负“包青天”之美誉,他断案如神,铁面无私,公正清廉,爱民如子,在外貌上,更是以额间那轮月牙之记、那张漆黑之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是地府出来的判官,白天审人,晚上审鬼,一切罪恶,都逃不开包拯的法眼。
包拯,字希仁,于公元999年出生,是北宋庐州人。包拯少时聪慧,精习诗书,嫉恶如仇,忠直正义。公元1027年,才堪堪28岁的包拯就考中了进士,被派去建昌县做了个知县。
但当时包拯的父母年龄渐长,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于是包拯就请求在合肥附近当官,这样离家更近能照顾到父母,于是他便改职去了和州。但是思儿心切的父母丝毫不想儿子离开,极有孝心的包拯就辞去了官职,回家好好陪着父母。
没几年后,包拯的双亲就相继离去,包拯安葬了他们之后,又在父母墓旁继续守丧。等到三年守丧期满之后,包拯却还是不忍离去。直到公元1037年,在父老乡亲的再三规劝之下,包拯才重返仕途。而这时,距离他中进士已经过去了10年。
之后,包拯又在天长做了知县,因为治下安泰,断案有功,之后又连连升任。1041年,包拯升任端州知府。1043年,朝廷召包拯入京任职,担当殿中丞,而后又成了监察御史。公元1056年,又进入开封府任职,1058年升任谏议大夫,为皇帝分忧解难。
而在这长长的仕途生涯中,包拯因明察秋毫而断案无数,而且为官清廉,为民请命,深受百信爱戴。在其中就有个有趣的小故事,是为杀牛抓贼案。那一天,一人进入府衙大声喊冤,保管说自己的耕牛的舌头被割了。
在古代向来就是重农抑商,而百姓的农业生产中,耕牛占了很大的分量,不管是犁田种地、拉货驮物等等,都要靠一头耕牛来忙活。而且,一头耕牛并不仅仅服务于一家,到春耕的时候,耕牛更是要尽可能地为各家各户开犁田地,这影响就大了。
而宋代时候的医疗技术跟现在根本没法儿比,人尚且如此,更何况牛呢。这把牛舌割了,就相当于要了牛的性命。所以这位农民才会如此心急,不知所措的他就找到了当地父母官包拯。
包拯闻言,顿时心生一计。他把这位农民拉到后院去,告诉他,让他把这牛杀了。那农民一听,心里一下更怕了,耕牛可是贵重牲口,私自杀耕牛那可是大罪,因此百姓连声不允。
包拯接着说,耕牛那都是精贵牲口,各家各户都看得严实,能够在你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割去牛舌,必定是熟人因为私怨而作案。这人割了牛舌,肯定一直在注意你们的动静。你们杀了牛,他一定会知晓这个消息。
包拯又说,你也知道,举报杀耕牛者,那赏金可是不菲,加上你们本有私怨。这人知道你们杀牛之后,必定报官举报,到时再将他瓮中捉鳖一把擒住,那杀牛的罪名就自然落到割牛舌的他身上。这样你既可获得赔偿,又使这犯案之人归案,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这位农民听完后,觉得十分有道理,回去就把牛宰了。果不出包拯所言,没多久就有人欣然报官,想拿赏金。包拯立即下令捉拿,并在之后的调查审讯中,也确实证明这个人就是割人牛舌的罪犯。
于是,包拯又因自己的聪明机敏而为乡邻破获一桩悬案,其“包青天”的形象一时间更加伟岸了几分。这就是真正的人民父母官。可惜,在公元1062年时,包拯正在枢密院勤事,却突然之间身患重疾,没多久就去世了。
当时的百姓知晓包拯离世后,尽皆悲伤不已。当时的仁宗更是感念包拯忠心正直,亲自为包拯吊唁,并且为他一日不上朝。可见不仅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在真实的历史上,包拯都是一位真正的“清官大老爷”,不负“包青天”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