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赵充国,历史上组织大规模屯田戍边的创始人,泽被后世几千年

2020-10-20 23:35:51 作者: 名将赵充国,

制定定边良策“以兵屯田

”,为后来经营西域奠定坚实基础

打败羌人后,赵充国回到京师,他写了一封奏疏给汉宣帝,提出了“以兵屯田”的主张,汉宣帝最初不同意,因为之前没有人这么做过,因此他让赵充国写出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来。

赵充国前后一共上了三篇奏疏,同时也说服了众大臣,汉宣帝才肯同意,于是,西域开始“以兵屯田”。

赵充国建议:屯田湟中(今青海省湟水两岸)作为持久之计,提出亦兵亦农,就地筹粮的办法,可以“因田致谷”,“居民得并作田,不失农业”;“将士坐得必胜之道”;“大费既省,徭役预息”等“十二便”。

此建议的提出,这对当时支援频繁的战争,减轻人民负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影响到后世。到现在的各地的生产建设兵团,国营农场,牧场,林场等均有以兵屯田的性质。对国家稳定,以田养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死后哀荣

赵充国一直到接近80岁,终于感觉自己干不动了,他上书请求退休,返回家中。但朝廷议论“四夷”问题时,皇帝还还常常邀请赵充国参与。

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赵充国去世,享年八十六岁,宣帝给其谥为“壮侯”。

葬于圭卜山之阳(今清水县城西北的李崖),赵充国墓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赵充国去世后,汉宣帝因匈奴降汉,追思有功之臣,建麒麟阁,赵充国与霍光等11人一同画肖像于未央宫麒麟阁中。

后来汉成帝召黄门侍郎扬雄称颂之。给出“在汉中兴,充国作武”的颂词。

最初赵充国只是一个小小的骑士,不过他善谋略,又有战功和机遇,但多次击退匈奴,也是一员抗匈名将。

赵充国一生的主要功绩集中表现在晚年,七十三岁时仍领兵出征,以如此之老龄,顶风冒寒,坚守边境,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赵充国在朝时,向朝廷上书,详细分析形势,提出了“以兵屯田”的主张。留兵屯田之策不仅在当时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

本文参考资料《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十七史百将传》等。

清林剑客聊古代名将,为你讲述古代200位名将的故事。

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值得沉思的历史故事!

注1,六郡良家子含义:

六郡是指汉代,朝廷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六个郡,六郡包括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边境地区的人,多善战,熟悉少数民族事务。

朝廷征用六郡出身的人当兵为将,然后与匈奴、鲜卑、羌等少数民族打仗的传统。被征用的这些人就被称为"六郡良家子"。

六郡良家子或者其他从边远地区的兵士,因为地处偏往,往往被中原地区的人歧视,若想发迹,需要靠实打实的军功,既使这样,仍然受到朝廷实权派的歧视和打压,并且最后还往往因为军功卓著而落得悲剧结局。

比如飞将军李广。他的家族,其实就是典型的六郡良家子。虽然,他,还有他的儿子李敢,孙子李陵,都曾是西汉抗击匈奴第一线的将领。他们打着最艰苦的仗,面对着最危险的对手,最后却背着最大的黑锅,苦命一辈子,最后也难得得到该有的荣誉。

到了东汉时期,所有偏远地区靠军功发家进入朝廷高层的人,都成了他们歧视的对象。比如说,汉末时期的吕布,还有吕布的干爹董卓,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等都是属于这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