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他们一手制造了最著名事件就是桃园结义。但是除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正史中却找不到关于三人结拜的记载。《三国志》中张飞传记载了“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的历史,却只能说明关羽和张飞的兄弟关系。
但是对刘备与关张二人的关系,正史的记载却显得模糊不清。假如他们的关系确定为兄弟情分,为何关羽兵败被斩后,魏文帝曹丕和群臣讨论刘备是否会对东吴用兵时,曹魏重臣刘晔说了这么一句包含他们兄弟关系的话,“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虽然在罗贯中笔下对跟从曹丕篡权的这一帮原汉臣的评价大多不好,但是作为曹丕心腹谋主之一的刘晔无论如何也不会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当然,对于罗贯中笔下的桃园结义,最能贴近原著的记载可能就是《三国志》关羽传中的一句话,“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当然,三人桃园结义的最终目的是在乱世中互相扶持,共创一番大业。但是问题就来了,关张二人是小康之家,为何会跟着没人、没钱、没地盘的皇族破落户刘备干这种九死一生、刀头舔血的生活呢?首先我们知道,三人桃园结义之前,刘备只是一个连肚子也填不饱的皇族破落户,但黄巾起义带给了他希望。那就是利用镇压黄巾起义建立战功,使自己重新获得皇室的承认,为自己重归上层社会奠定基础。所以他唯一引以为豪且重复频率最早的词就是在他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乃汉朝宗室,中山靖王之后”。
但是张飞和关羽就不一样,他们本身过得很好,根本不用和刘备瞎掺和。因为张飞不仅有正经的杀猪卖酒的买卖,而且家资还颇为丰厚。关羽呢?虽然不如张飞家富有,但也是饿不着肚子的买卖人。所以,提前迈入小康社会的关张二人,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勤劳发家致富,获得社会的认可,根本不用结交家境贫寒却喜好狗马等奢侈品的大汉皇叔。但是他们三人却结合了,究其原因,还是农民起义给关张二人的事业带来了发展瓶颈,拉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首先说张飞,由于黄巾起义造成了社会动乱,百姓田中庄稼的连年歉收使得他们连最基本的温饱都不能满足。当然,他们也没有多余的钱财去购买酒肉等高消费产品。所以,张飞的买卖就在无形之中受到了影响。其实,导致张飞买卖受到影响的因素不仅仅是因为百姓手头紧张,另一方面还在于原材料供应的紧张。导致张飞家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根本因素还是土地产的粮食不足。首先,农民将小猪养大需要耗费一定的饲料,那么这些饲料的来源又来自粮食。其次,对于酿酒来说,它所需要原料也是来源于粮食。但是此时农业的衰退使得整个产业链中最基础的粮食环节出现了问题,“多米诺骨牌效应”又影响了之后的产业链。看着经济效益连续下滑,性情暴躁的猛张飞的举动大概无外乎和当阳桥头一样吧!
再说关羽,虽然武圣此时的身份是在逃通缉犯,但是此时的他也算是个买卖人。按照曾经流行的说法,关羽此时是“倒爷”,他的买卖就是从农村往城市里倒卖粮食。和张飞一样,关羽的买卖也不好做,同样因为乱世中粮食产量不足。依照物以稀为贵这一原则,粮食的稀少使得它的价钱在无形之中变得昂贵起来。粮食昂贵,那么关羽的采购成本就会越高。当然,采购成本上升,关羽就不得不通过涨价来赚取利润。如果这些小商贩们都涨钱的话,那么更多的百姓就会买不起粮食,这些买不起粮食的百姓为了生存,依靠自顾不暇的政府是不行的,唯一的出路就是从贼。所以,武圣不仅要忍受着日渐增高的粮价,还要时常提防这些投身从贼的百姓抢劫他的粮食。这些琐事无疑会让关羽心中愈加烦躁。
最后,对于东汉末年住在城市的居民而言,黄巾军起义打破了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同时,古代人信息流通不畅,对朝廷的事所知有限,所以他们只知道粮价涨的越来越邪乎是农民起义造成的,丝毫不认为是东汉政府的机器运行出了毛病。所以当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见面后,经过一番短暂交谈,还没有看透导致农民起义最根本原因的关张二人与刘备达成了相同的意见:为国效力,帮助朝廷镇压黄巾军,在乱世中成就一番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