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有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美称,叫做“ 东海瀛洲”,人民网曾刊登:“ 是明太祖赋予崇明‘东海瀛洲’的美称。”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 到了明朝,朱元璋皇帝把‘东海瀛洲’四个字赐给了崇明。从此,崇明岛便有了古瀛洲的美名了。”
但不少人以为,这仅仅是个美丽的传说而已。
其实确有其事,这四个字还是这位万乘之主御书的墨宝呐!
施益军 人间仙境
史书记载
《万历崇明县志?舆地志》中,就载有这桩史事:
太祖高皇帝起兵……时苏为张士诚所据,命大将军、右丞相徐达讨之,知州何永孚率崇众归附,太祖大喜曰:“若辈远来,首倡义举,真良民也!”辄御制飞白“东海瀛洲”四字赐永孚,崇因安堵如故。
《乾隆崇明县志?人物卷》还对证性地记述:何永孚,崇明知州,时值元末大乱,张士诚据有吴地,明太祖命右丞相徐达讨之,永孚率众款附。太祖大喜,御制飞白“东海瀛洲”四字赐之,崇得安堵。
史事经过
明朝开国之皇帝朱元璋于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攻下集庆(今南京)后,不断壮大军力,渐次扫除割据群雄。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消灭大汉皇帝陈友谅,自称吴王。次年冬,朱元璋规划讨伐最后一个劲敌张士诚。张士诚拥有北至徐州、南至绍兴的广大地盘,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都城。属州级政区的崇明,也在张氏辖地。
奉朱元璋之命讨伐张士诚的,是大元帅兼右丞相徐达。徐达整顿兵马后,于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八月间,统率20万大军誓师出征,攻城夺地,所向披靡,兵锋直逼扬子江口。
崇明知州何永孚审时度势:岛上既少重兵,又无可守险要,外援也已断绝,吴王朱元璋雄才大略,兴的是仁义之师,上合天意,下得民心,理应另择明主。于是向徐达投诚,献上崇明疆域图与知州官印。
徐达兵不血刃取了崇明州,甚为欣慰,称赞何永孚深明大义。不日大军西返,嘱何应孚与岛上绅商随行,同去应天觐见朱元璋。
朱元璋听说何应孚带领崇明军民归顺,心中大喜,作嘉勉道:“你等率先举义起事,远道而来诚心归附,真是善良百姓。”当何永孚介绍崇明浮悬江海之上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物产、四时美景时,朱元璋深表赞赏,将崇明比作传说中的海上仙山瀛洲。当场令左右奉上文房四宝,挽袖握管醮墨,龙飞蛇走“东海瀛洲”四字。
由于何永孚的明智之举,使崇明岛免受了兵火之灾,如原先一样平安无事。这位降臣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继续担任崇明知州,直到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十一月任满离职。
也从《崇明县志》可知,明太祖题写的是飞白书“东海瀛洲”。飞白,书法中的特殊笔法,汉末书法家蔡邕创制,笔画中丝丝露白,给人以飞动之感,故名。
名人效应
诚如时下所说的“名人效应”吧,自大明开国皇帝御赐崇明“东海瀛洲”后,“瀛洲”两字被广泛应用,诸如:瀛洲巷、瀛洲铺、瀛洲书院、瀛洲仙景、瀛洲八景、瀛洲诗抄、瀛洲古调、瀛洲公园、瀛洲日报、瀛洲竹枝词、古瀛洲牧爱堂……
至为遗憾的是,崇明历史上天灾人祸太多,明太祖题赐的“东海瀛洲”墨宝,及城门上方的“东海瀛洲”匾额,均未保存下来,不知所踪。
近年,随着明太祖题赐“东海瀛洲”的热传,“瀛洲”的使用率再度攀升,诸如瀛洲110、瀛洲论坛、瀛洲沙龙、瀛洲展厅、瀛洲邮储、瀛洲艺廊、瀛洲舞台、瀛洲影讯、瀛洲墨韵、瀛洲轻纺城、瀛洲新八景……
资料:崇明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