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中国古代对墓葬意识非常重视,在史记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周营王成依靠郏山而建,而郏山就是今天的邙山,到了东汉时期被称为邙山。
北魏孝明帝时才第一次出现邙字,邙,形声,字从亡,从邑,两字组合起来表示逝人之邑,从此它就成为一个专属地名的用字,可太多的帝王将相及有实力的贵族商人们,选择死后安葬于邙山,也带来了另一个麻烦,很多墓葬因为时间及盗掘的原因,墓碑甚至连封土都消失了。
除了规模较大的帝王陵以外,很多墓族人的真实身份都变得不明确,虽然知道哪个人埋在这里,但却无法确认其具体位置。
而清朝乾隆年间,洛阳一个叫龚松林的知县好心办坏事,搞了一次立碑运动,在洛阳周边大大小小的陵墓前都立起了石碑,并且刻上墓主人的名字,对风土进行修缮,原意是尊敬祖先,同时给自己攒点好名声,但因为太急于求成,根本就没花足够的时间去考证,这些墓到底是谁的,结果就出现了很多张冠李戴的现象。
这一捣乱让大量坟墓的主人身份变得更加难以确认,跟他的主子弹幕鼻祖乾隆一样,明明水平不行,却喜欢到处题字,甚至在各种名画字帖上都写满了诗词,而如今经过长达千年的战乱和盗掘之后,邙山墓葬群已是十墓九空,但还有很多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墓冢部分已消失不见。
当你走在邙山的区域时,很有可能你的脚下正有一位古人躺在那里安息。墓葬文化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葬礼代表了文明的城乡,而邙山墓葬群更是这种文明进化的真实的写照,从邙山我们看到从周到汉,从汉到唐,历史的脚步正在幽冥的地下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