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伐吴,明是替关羽报仇,暗是怨恨孙权不承认自己称帝

2020-10-23 04:07:09 作者: 三国刘备伐吴

221年七月,忙完了登基、封赏诸多事宜的刘备,亲自率领各路军马,大张旗鼓伐吴。出兵理由是“耻关羽之没”(《资治通鉴》)和“怨杀关羽”(《建康实录·序》 )。

刘备伐吴,一意孤行!

赵云劝,不听!秦宓劝,把他关进大狱!“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

自己人劝不听,东吴人求和也不听,刘备就是执意要不承认自己是皇帝的孙权俯首称臣。(1)一字长蛇阵

刘备浩浩荡荡率五万人出征,逼得孙权临时到处招兵马。

《三国志·胡综传》: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

刘备出兵到白帝城,孙权见因为现有的兵少,派胡综到各个县去征选兵员,得到六千余人。

刘备伐吴,起初占优,但经过慢慢的发展,优势丧失殆尽。最后双方兵力人数已经旗鼓相当了!

让刘备更加没有脾气的是,他遇到一个“胆小鬼”陆逊。尽管双人马差不多,可陆逊就是缩头缩脑不出战,没有办法,只有耗下去。

对年轻的将士来说,江南的冬季不值一提,可江南的夏天则酷暑难耐。古代卫生条件差,人多聚集在一起,容易患皮肤病,甚至引发瘟疫等。蜀军将士在酷夏的野外苦不堪言。

为了让将士阴凉,刘备就把军营设于依山傍水的深山密林之中,水军也上岸驻扎,从巫峡建平直至夷陵,在三百多公里的崎岖山梁上立四十余座营寨。也就是七百里连营!用评书中说的,就是一字长蛇阵。

兵法,并不反对一字长蛇阵。而且还把一字长蛇阵说得非常精彩适用。

《孙子兵法·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善于排兵布阵的将领,部署的军队,就像“率然”蛇一样。“率然”是常山一带的一种蛇。攻击它的头部,它的尾巴来攻击;攻击它尾部,蛇头又来救助;如果攻击腰部,蛇头蛇尾同时来救应。

倘若只看这,刘备的七百里连营,就没有一点毛病。可千里之外吃瓜子的曹丕却说:“备不晓兵,岂有七面里营可以拒敌者乎!”(刘备不懂兵法)。(2)彼此呼应的弊端

一字长蛇阵,在评书、演义中很是常见,只是名字,听起来都就霸气侧漏,但实际战例中却很少见。

《孙子兵法·军争篇》: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

将士日夜兼程赶路,奔跑一百里以上,很可能全军覆没。路上很可能有伏兵,自己也会跑得说起话来,而对方以逸待劳;身体健壮的人先到战场,身体差的掉队,往往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可以按时到达。

急速行军五十里以上,先头部队会因疲倦而没有战斗力,将士一般只有一半的人可以准时抵达,

也就是说,一字长蛇阵,超过五十里以上,就没有优点可言。

刘备的一字长蛇阵致使兵力分散。最后被陆逊隔一屯烧一屯而放火,导致全军覆没。陆逊之所以隔一营烧一营,而不是每个营放火,就是怕自己兵力飞散。万一有人稳住阵脚搞反扑,就麻烦了。

五、东吴接二连三补刀

几万人马,兵败如山倒!一路溃逃,而且山路崎岖,骑马逃生也不容易。(1)孙桓出恶气,扼道截杀

《建康实录·序》:备走,逊部将孙桓斩上兜道,截其径路,要备。备逾山险仅得免,入于白帝城。

222年六月,陆逊大破蜀军四十余营,一万多人投降。陆逊在后面追击,刘备一路败逃。更要命的是,前面还有一个孙桓憋着一肚子恶气,凶神恶煞,专等刘备。

刘备伐吴之初,孙桓抵挡刘备,被围困在夷道。陆逊不想与刘备硬碰硬,而且坚信孙桓能够坚守城池,故而没有救援。

如今,蜀军全线溃败,既怨陆逊、又恨刘备的孙桓,如同出笼的猛虎,在刘备逃跑路上“斩上夔道,扼要径”(守住各个交通路口),专找漫山遍野的败逃的蜀军击杀。

刘备爬越没有道路的山岭险崖才躲过孙桓。因孙权、陆逊及时协商、下令退兵,孙桓才没有继续追击。

全军覆没的刘备终于走小路,逃入白帝城。(2)招惹陆逊,再遭羞辱

逃到白帝城的刘备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又心血来潮、冒冒失失地给陆逊写了一封信。

《三国志·引<吴录>》:刘备闻魏军大出,书与逊云:“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

222年10月,刘备听说曹丕大军南征东吴,写信说:“如今曹军已经到江陵,我也将重整旗鼓,再次带兵征东吴,将军你还能行吗?”

《三国志·引<吴录>》:逊答曰:"但恐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馀,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

针对刘备的挑衅,陆逊也毫不客气,回复:“只怕你是刚被打败,旧伤未愈!你现在应该来跟我们和好,也算是自补过失。如果你执迷不悟,依旧无所顾及、穷兵黩武,不听我的劝告,想带你剩余的人马倾巢出动,那么我对再次远道送来你,就不会心慈手软,不再会让任何一个人能够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