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圣贤,却为何狡诈又心狠?只因他心中那个终极目标

2020-10-03 19:29:28 作者: 他是一代圣贤

但这只是王阳明的一面,他的狡诈也着实让人感到不寒而栗,让你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一个人。

在剿匪期间,王阳明曾用计诱杀了一个叫做池仲容的土匪。

池仲容是一个很狡猾的土匪头目,他在江西浰头地区作乱,不好对付,但他没狡猾过王阳明。

两人上演了一场狡诈对狡诈的戏。

在王阳明写了那封劝降信后,池仲容让弟弟池仲安带了200多老弱残兵投诚,投诚是假,探听消息做内应是真。

这一切王阳明瞅的很清楚,只是隐而不发。

弟弟投诚后,池仲容开始未雨绸缪,加紧对官军的防范。

王阳明却反其道而行之,又是送酒又是送肉,继续劝他们归顺。

当王阳明要他们解释为什么加紧防范时,池仲容宣称,自己是受到了卢珂等人(之前已归顺的匪首)的攻击,不得已才加强防范的。王阳明听了以后,就怒了,当即把卢珂调走了,别在这给我掺乱。

之后,卢珂又到大军营地举报池仲容不轨,意图攻击官军。这时王阳明就更怒了,你这不是诬陷么,人家池仲容把弟弟都派来报效朝廷了,如果不是诚心投诚,能这么干嘛!

盛怒之下,王阳明将卢珂等一干人等锁拿下狱,准备问斩。

假意投诚的池仲安等人此时也在营地,他们见卢珂被绑了,简直就是欢天喜地,争相添油加醋状告卢珂等人的恶劣行径,王阳明自然也是一一受理,他告诉手下,卢珂的同党要一个不留都抓起来,全部杀掉。

卢珂此时想是比窦娥还冤。

但这其实是王阳明用的一招苦肉计,为的就是让池仲安报信,给他哥哥吃定心丸。

你不是要给我使计么,我就给你来个将计就计。

同时呢,王阳明又使了一招反间计,你不是给我派间谍么,我也去收买你的人,好几个池仲容身边的人都被收买了。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王阳明就班师回朝,返回赣州了。到了赣州之后,他就开始奖赏部队。同时还告诉城中的父老,现在土匪都剿灭了,浰头的土匪也愿意归化,你们可以安居乐业了。

而对于假意投诚的池仲安,王阳明则让他回到浰头助他哥哥继续防守卢珂同党的袭击。

听着弟弟的描述,大匪首池仲容心里踏实了。这时王阳明收买的人就开始发挥作用了,他们极力劝说池仲容亲自去赣州一趟,一是表示感谢,二是亲自向王大人诉说卢珂等人的暴行,彻底把他们给订死。

池仲容此时没有放松,他也想亲自去探查一下虚实,他告诉手下的弟兄,赣州那里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必须亲自去一趟弄个明白。于是他带着四十多人悄悄赶往赣州查看。

到了赣州,果真是一派祥和景象,街上张灯结彩,士兵也都遣散回家了。

但是池仲容还是不放心,他怕王阳明给他放烟雾弹,所以他没有马上去拜见王阳明,而是跑到了监牢,买通了狱卒,看卢珂还在不在,这是不是他们使的苦肉计。结果一看,卢珂还在那戴着枷锁关着呢。

这下池仲容放心了,亲自去拜见王阳明。王阳明自然很高兴,又是赐酒,又是赐肉,给官服,教礼数。

就这样住了好几天,眨眼就到了正月初三。这一天王阳明设宴款待池仲容等人,池仲容在城里玩的不亦乐乎,又觉得王大人是真心招安,所以想都没想就去了,而且根本没做防备。

但是进入了院子里,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嗖嗖嗖跳出来不少士兵,三下五除二,把他们给绑了。这个时候,狡猾的池仲容才知道,自己上当了,原来之前所看到的所有都是王大人在给自己演戏。

没的说,池仲容直接被砍了头。

老狐狸终究抵不过好猎手。

同样是对待土匪,王阳明展示出了他完全不同的一面,而且丝毫没有所谓“言必信,行必果”的样子,而活脱脱像鬼谷子的学生。

这样善变的王阳明,似乎让人有些搞不懂,这还有个圣贤的样子么?既能关怀百姓,请求朝廷减免赋税,也能实行恐怖制度,一家有罪十家连坐

咱们中国有句话,叫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其实可以用来形容王阳明的价值观。但是现在这句话往往成为了人们做坏事不要脸的借口,他们眼中所谓的大事,不过是一己私利,而非更多人的福祉,这与王阳明的行为有着本质的不同。

王阳明的手腕、狠,是以大爱、仁为底色的。

他这位圣贤,可能会被一些人恨透,但也注定会被更多人深爱。

1528年,王阳明病逝于南安,当他的灵柩抵达江西时,当地的情形是这样的:士民远近遮道,哭声振地,如丧考妣。也就是说为王阳明送行的人拥塞道路,大家就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一样痛哭不已。

他承担了骂名,也获得了爱戴。

3.作人不能毫无节制的善良

王阳明的故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作人不能一味的毫无节制的善良与仁慈。

如果王阳明一味的善良,绝对对付不了老谋深算的土匪,最后可能还会身首异处。

如果王阳明一味的仁慈,对土匪心慈手软,那么会有更多的百姓继续受罪。

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王阳明懂得这个道理,仅有仁心是不够的。

其实在平常也是一样,作为职场人,你毫无节制的善良,甚至是软弱,最后可能伤害的不止是自己,还有同事。

作为父母,如果你毫无节制的慈祥,最后毁掉的可能就是孩子的一生。

《论语》中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做“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该需要你仁慈时,你要仁慈,而当需要你狠心的时候,你必须也要能狠下心,这样才能做到所谓的“适宜”。

以仁心与善良为底色,同时又不失手段,这样在社会的丛林中,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王阳明对待百姓,也有着看似矛盾的做法,一方面,他对百姓极其同情,另一方面,又展现出了一种狠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