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令清军闻风丧胆的三位名将,袁崇焕只能屈居第二!

2020-07-29 08:54:39 作者: 明末令清军闻

明朝后期,清军有着当时最精锐的骑兵,对当时明朝的边关防线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清军骑兵的高机动性也是明朝将领烦不胜烦,但是有这几位有着出彩军事才能的将军顽强抵抗,他们被称为明朝最后的防线。

李定国。南明永历抗清名将,陕西榆林人。李定国原本是农名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手下的一名大将,是与明朝政府对抗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清军入关后,李定国的爱国之志让他放弃私仇,成为抗清的一把尖刀。他曾今一度收复了广西,湖南一带,甚至还击败了南王孔有德,亲王尼堪,史称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对清廷造成重创,但由于内部矛盾,使其回天无力。

袁崇焕。广东东莞石碣人,万历年间中进士,后自荐在辽东边关任职,属于孙承宗的亲信,得到重用之后驻守重要军事地点宁远。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清太祖高皇帝),起兵之后横扫数十万明军,正准备一鼓作气冲向明廷时,遭到了当时驻守宁远的袁崇焕。袁崇焕在无支援的情况下坚守孤城,以不足两万明军,击退了努尔哈赤的气势汹汹的八旗大军,甚至造成其伤亡数千人。袁崇焕还在皇太极再次进兵时又一次成为清军的梦魇,但由于崇祯遭受反间计,无奈被杀,此后清军入关再无阻挠。

孙承宗。北直隶保定高阳人,曾任职明熹宗的老师,兵部尚书等,是当时魏忠贤为数不多忌惮的人物。在明朝与后金作战连续遭到溃败、边关防线处于紧急危机的情况下 ,孙承宗上职成为蓟辽督师,选择修筑关宁防线。修筑防线这一举措对后面明军能够抗击清军进兵有着深远的作用。

在得到防守的保证之后,孙承宗亲率军队向前不断推进,稳扎稳打竟收复失地四百余里,对清军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孙承宗的核心战略就是先守后攻,主要就是迫使敌人无法进入山海关,用防线来确保安全。这一理念也在之后也被孙承宗的徒弟袁崇焕所运用,实在是当时最伟大的军事战略。

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在战场上多次战败,将孙承宗视为最大的阻碍如鲠在喉。此外孙承宗还选拔培养了祖大寿、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武将,为后期明朝的人才储备做了很大的贡献。崇祯十一年,清军进攻高阳,时年七十六岁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坚守城池,决不投降,最后全族壮烈牺牲,此等爱国精神应当流传千古!孙承宗被称为抗清第一人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