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对待自己还在世的老父亲刘太公的?

2020-10-04 19:34:08 作者: 刘邦当上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太上皇并不在少数, 不说每个朝代都有,但至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个太上皇,比如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乾隆皇帝等等,虽然他们成为太上皇后,手中握着的权力不尽相同,但也大同小异,而且历史上基本所有的太上皇都是做过皇帝的,当他们主动或者被动退休后就成为太上皇。

但凡事都有例外,历史上有一位太上皇跳过了皇帝这一阶段,直接成为太上皇,这个人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太公的地位极为特殊,同时也极为尴尬。

在刘邦登基之前,历史上实际只存在过两个皇帝,即秦始皇和秦二世,并没有太上皇这样的一个存在,没有人告诉刘太公,他应该如何和刘邦相处,虽然说先秦时期的赵武灵王曾做过主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太上皇,但他毕竟之前就是赵国的国君,所以这并不能给刘太公以启示。

所以当刘邦登基之后,刘太公其实就开始发愁了,他知道今时不同往日,但却不知道如何和刘邦相处,这个在过去一度不被他看好、不被他待见的儿子一下子成为这个天下的主宰,而他又是这个人的父亲,该如何行礼呢?

过去的那么多年里,刘邦和刘太公之间一直行的都是父子之礼,这已经刻入骨髓,在刘太公这里似乎已经是稀松平常了,是不可能改变的。

但刘邦作为皇帝,刘太公只是一个平头老百姓,他们之间又是君臣关系,让刘太公向刘邦行君臣之间的跪拜礼,刘太公是万不可能去做的,再怎么说,他也是刘邦的父亲啊,就算刘邦当了皇帝,那也是他的儿子,这个永远改变不了,所以在刘太公这里注定不可能有跪拜礼。

这并不是刘太公认死理,而是宗法和孝道都在支持刘太公这样做,刘太公作为一个父亲不可能向儿子行跪拜礼,这是所有人都认同的一个道理,那么,刘太公应该怎么做呢?他是真的发愁,索性他就将这件事丢给儿子刘邦,端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怎么对他了。

刘邦登基之后并没有立刻让刘太公做太上皇,如何对待这个父亲,他也很犯愁,倒不是说他们之间感情如何,而是如何做才能既不损他帝王的威严又能全了孝道, 他想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式对待刘太公,但并没有,从前没有先例来循。

所以刘邦只能在去看刘太公的之后忘掉自己是一国之君,而仅仅是刘太公的儿子,他们之间行的依旧是父子之礼,和普通人家并没有什么不同。

不管是真的想尽孝,还是做给天下人看,总之,刘邦对刘太公这个父亲还是极好的,给他住大房子,虽然没有给刘太公任何封号,但刘太公府中该有的官职却都是满员的,奴仆也不少,这让刘太公过上了人上人的生活。

只要刘太公安心在府里过他的悠闲小日子,刘邦是乐得尽孝的,这也能提升他的帝王尊严,何乐而不为呢?而刘太公这个人倒也挺满足,从不惹是生非,就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他没有任何能帮到刘邦的地方,反而依仗这个儿子有了现在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不过,父子俩之间父慈子孝固然好,看在别人的眼中却未必,这不,刘邦登基的第二年,在他又一次隔了五天去看望刘太公离开后,刘太公家令对刘太公说了这样一番话:

刘太公之前不是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只不过他没想到那么远,也没有想那么透彻,所以即便每次刘邦向他行父子之礼,他很别扭之外,也没有做别的表示。而如今家令将这件事提了出来,明确表示君臣在父子之上,这由不得他不去做出改变。

刘太公认真思考了几天,也征求了府中很多的意见,终于在刘邦下一个五天到来的时候,刘太公做出了改变,他早早地等候着刘邦,并且“太公,迎门卻行。”这是在迎接尊贵的客人,这让刘邦极为震惊,赶紧下了马车快步走到刘太公面前扶着他,刘太公说:

刘太公如此行径,是真的让刘邦很欣慰,他终于等到这个父亲开了窍,自然很是欢喜,遂将刘太公尊为太上皇,而那名家令也得到了五百斤金。

成为太上皇的刘太公正式有了自己的宫殿,刘邦为了讨父亲的喜欢,还专门在御花园劈了一块地供刘太公种植蔬菜。

但习惯了过去生活的刘太公住在深宫中很不习惯,他一直以来自由惯了,住的地方虽然不大,但他活动范围却极大,而现在住的地方倒是很大,但活动范围却很小,时间久了不免闷闷不乐。

《西京杂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是刘太公在深宫中很不快乐,刘邦问其原因,原来刘太公“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余。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

为了让刘太公展颜,刘邦颇费了一番心神,他“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特意为刘太公建了一座城,供刘太公和故人在其间生活,这虽然只是笔记小说的记载,未必为真,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刘邦登基之后,对刘太公确实是不错的,很孝顺。

当然,在孝顺之余,刘邦也免不了在这个曾经不看好自己的父亲面前揶揄几句,让刘太公很是尴尬,比如有一次为刘太公祝寿,刘邦就问刘太公:“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