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师承韩信,但只学得其皮毛,却将大汉搞得翻天覆地

2020-10-04 23:37:36 作者: 他师承韩信,

在楚汉对峙的时候,项羽曾以刘邦的父亲作为要挟,想让刘邦投降,但是刘邦算准了项羽不会将刘太公煮成肉羹,所以假装毫不关心,然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可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所以当刘太公去世的时候,尽管汉高祖悲痛万分,世人却认为这仅仅只是虚情假意。实际上楚汉对峙的时候,项羽将刘太公作为人质,刘邦之所以毫不紧张,是出于他对项羽的了解,两人曾经也是要好的兄弟,所以刘邦非常了解项羽的脾气秉性,因此才会毫不关心。

图片:刘太公被项羽关押期间剧照

刘太公去世后汉高祖为他举行国葬,这时候百姓们纷纷议论刘邦只是做表面功夫,实际一点也不难过,否则刘太公被项羽捉去当人质的时候也不至于毫不关心,听到这样的言论,不管是谁心里或多或少有些气愤,陈豨又谎称重病而不去参加刘太公的国葬,这简直就撞到了汉高祖的枪口上。

于是汉高祖立即命人去捉拿他,还因此牵连出后来一系列事情,还出动了整个汉朝的名将,陈豨究竟有多大才能,以至于让汉高祖如此兴师动众呢?

图片:刘邦率军出征剧照

一:师承韩信

陈豨追随刘邦的具体时间已无从知晓,在整个汉朝军营中,他的才能并不出众,也排不上什么名号,而且基本没有记载他战功的史料,但是对刘邦忠心耿耿,跟随刘邦四处征战。

俗话说战友情是最宝贵的,也正是因为这战友情,让陈豨十分敬佩韩信,两人在军中的交往甚密,韩信也经常指导陈豨,所以就流传出韩信是他师父的说法,战场上刀剑无眼,也正是因为韩信的指导,陈豨的才能才会日益精进,以至于后来在反叛的时候让刘邦出动了整个汉朝的名将。

众所周知,韩信历史上少有的将才,刘邦的势力远不如项羽,在楚汉之争中能够胜出,大部分是因为有韩信的辅佐。韩信本是韩国人,在帮刘邦夺得天下之后,便受封韩王,受人敬仰。

正所谓功高不能盖主,受封后的韩信遭到刘邦猜忌,不得已向太原以北的匈奴求和,准备起兵造反。刘邦也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平定叛乱,面对这样强劲的对手,虽然困难重重,也陷入过绝境,不过最终还是平定了叛乱,刘邦也在此事之后封陈豨为代国国相,不过陈豨并未在这事上立功。

图片:刘邦与将军们出征剧照

二:封侯拜相

虽然陈豨很早就追随刘邦,但是一直没立什么大功,只是韩信麾下一名小小的游击将军,仅仅是众多将士中不起眼的存在,然而他却有一颗奋发向上的心,所以经常到韩信帐下讨论兵法,虚心学习。

慢慢的开始崭露头角,刘邦也越来越器重他。白登之围后,刘邦将韩信的封地划入代国,让自己的二哥刘喜做代王,封陈豨为代国的国相。

历史上的白登之围主要讲述的就是韩信勾结匈奴反叛一事,刘邦的猜忌使得韩信不得不联合匈奴反叛,刘邦更是亲自率领大军平反。

当时正值冬季,刘邦亲自率领几十万大军前往,首战告捷后,想着乘胜追击将匈奴一网打尽,丝毫没注意到匈奴早已设好陷阱,刘邦和先头部队被困在了平城的白登山,足足七天七夜,后来采取了陈平的计策,向冒顿单于的宠妾送礼,最终才得以脱险,刘邦也与匈奴签订了和平盟约。

图片:刘邦被围困于白登山剧照

三:起兵造反

陈豨被封为代国国相之后掌管赵国和代国两国的军队,他又是一个爱才之人,平时对待将士丝毫没有架子,受到众将士的敬佩,军心自然也向着他,平时对待有才之人也非常好,在休假回乡的时候给大家都安排了车辆,途径赵国的时候官舍也被住满了。

这一事恰好被周昌知道了,周昌是直言不讳的人,所以将此事禀告刘邦,还说出担忧陈豨为官不正的忧虑,刘本就是喜欢猜忌的人,得知此事之后立马派人调查陈豨。

正所谓没有绝对的清官,调查之下,陈豨的问题慢慢显现出来,而陈豨自然也察觉到刘邦在调查自己,所以在太上皇去世的时候不敢进京吊唁,谎称有病在身。

经过此事,刘邦更加不待见陈豨,便派兵前去捉拿,陈豨怎会乖乖就范,于是在当年九月起兵造反,自封为代王,刘邦派周勃、樊哙、灌婴、曹参等众多当时有名的将领都没有将陈豨捉拿归案,汉朝一度被搅得天昏地暗,刘邦更是想出各种办法对付他,甚至出重金悬赏求购陈豨麾下将领的人头。

图片:陈豨在战场上剧照

四:败兵灵丘

为了对付陈豨,刘邦派出了整个汉朝的名将,前期也没捞着什么便宜,不过胳膊始终扭不过大腿,况且刘邦不惜出动整个汉朝的名将,花重金悬赏陈豨麾下将领的头颅,就算陈豨再有军事才能,也抵挡不了如此的消耗,最终樊哙的士兵追到灵丘将其斩首。

尽管陈豨败兵灵丘,却也耗费了刘邦整整一年多的精力,可想而知,刘邦为了抓捕陈豨牺牲了多少人力物力。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陈豨,梁人,其少时数称慕魏公子;及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周昌疑之,疵瑕颇起,惧祸及身,邪人进说,遂陷无道。於戏悲夫!夫计之生孰成败於人也深矣!”

图片:刘邦出兵剧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