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本无争位之心的公子,经过历练,转变成叱咤风云的霸主

2020-10-05 11:20:54 作者: 晋文公:本无

晋文公重耳是《左传》特别用心塑造的人物之一,其性格鲜明灵动,除了拥有霸主恢弘的气度之外,亦偶尔流露出凡人的怯懦。

晋文公在政治上取威定霸,在私情上缠绵真挚,在处世上宽厚待人。因此,其形貌完整,灵肉俱现。

晋文公性格的成长,可分为三期:一是出亡之前;二是流浪列国;三是返晋即位。他历经艰苦,慢慢培养出坚韧的意志及远大的心胸,终于完成霸业。

《东周列国·春秋篇》晋文公剧照

晋文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晋文公是晋献公的次子,太子申生的弟弟。献公宠骊姬,骊姬有子奚齐,欲使献公立其子,故设计陷害太子,结果太子申生自缢,晋文公逃亡到狄。

晋文公经历出蒲、处狄、过卫、入齐,历曹、宋、郑、楚、秦等十九年的流亡生活,最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才回到局势不安的晋国。

这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历练,使晋文公能够洞察诸侯间的复杂关系,并且深刻体会人世间的冷暖炎凉。进而使本无争位之心的公子,转变成叱咤风云的霸主。

《东周列国·春秋篇》晋献公剧照

晋文公离蒲奔狄时,已经四十三岁。他的从者狐偃、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子等人随行。面对不可知的未来,这些人在晋文公亡命期间,不但不曾背弃他,还始终跟随着他,并且全力协助他。

在十九年的流亡生活中,晋文公虽然有知人之明,但仍会产生耽于安逸、意志消沉的时候,甚至有临事缺乏决断力的表现。

也正因为如此,才显示出晋文公的人情味。他用行动赢取了臣子的体谅与容忍,终于在六十二岁时返国即位。

《东周列国·春秋篇》狐偃、狐毛剧照

晋文公从即位到称霸仅仅四年。他先养民而后用兵,先守备而后攻伐,先安内而后攘外,同时采取尊王、攘夷、合诸侯的策略。城濮一战,晋文公取威定霸,继齐桓公成为新任霸主,维持中原秩序与和平。

晋文公称霸虽仅四年,但其后代子孙在春秋时代一直坚守着霸主的地位,长达二百三十四年之久。并于僖公二十八年的“践土之盟”,享受了空前未有的殊荣,得到周王的策命,被封为侯伯。

从孔子对齐桓公称颂,而对晋文公贬抑的举动,便可以看出孔子是以道德标准来检视二人的。

春秋时代,战云密布,兼并惨烈,国君首要的责任是延续国家的生存。“谲而不正”是在激烈的争霸中孕育的必然产物;亦是在不断的斗争中铸造的性格表现。

《东周列国·春秋篇》宋襄公剧照

事事以道德标准来衡量,是不通情理的,如宋襄公坚守“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擒二毛”的仁义道德,却使国家和自身陷于危急存亡的境地,恐怕这并不是恰当的做法。

晋文公因地制宜而能通权达变,不应被贬抑,毕竟“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才能进一步安邦、定国、平天下。

晋文公的忠贤辅佐——赵衰家族

晋文公之所以能成就霸业,其中关键一点,还在于赵衰等人时常纠正他的过失。赵衰随同晋文公在外流浪十九年,不离不弃,二人早已建立深厚的革命情感。

晋文公霸业的肇始,首在尊王,而尊王之意,乃赵衰的真知灼见。另外,《左传》载有赵衰向晋文公推荐郤榖担任“中军将”的无私表现。他不以个人私利而危害国家利益的风范,令人景仰。

《东周列国·春秋篇》赵盾剧照

赵衰的儿子赵盾虽然未能赶上晋文霸业,但是赵盾之忠、仁,堪称“古之良大夫”。《左传·宣公二年》载“晋灵公不君”——晋灵公横征暴敛,昏庸淫昧。大臣赵盾、范武子加以诤谏,灵公非但不听,还不知悔改,甚至派刺客刺杀赵盾。

赵盾身为晋国重卿却十分节俭,令刺客感到钦佩。结果刺客宁可自杀也不愿杀赵盾,可见其人为政清廉自持。

后来,赵穿攻灵公于桃园,赵盾避祸逃国,尚未出国境。灵公被弑,太史董狐责骂赵盾为弑君凶手,而直书“赵盾弑其君”。

《东周列国·春秋篇》太史董狐剧照

尽管如此,赵盾之忠、仁,仍为后代子孙带来了福荫。赵盾之孙赵武年轻时,在行冠礼之后,遍见卿大夫,聆求教诲,智武子以其曾祖父(赵衰)和祖父(赵盾)为榜样,勉励赵武。

赵盾虽为庶出,嫡母赵姬“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足证赵盾之才非比寻常,而嫡母识贤,更堪称表率,可见赵衰之治家严谨,果然是“忠臣出自孝子之门。”

赵盾担任“中军将”执政,制定法令规章,修正刑罚律令,清理积压讼案,拔举贤能良才。在赵盾执政的这二十一年中,晋国一直是中原盟主,足以证明赵盾之贤。他虽蒙上“弑君”的恶名,仍不影响其为“良大夫”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