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项羽失败是必然的?只为面子而活的人结局都一样

2020-10-06 16:30:12 作者: 为什么说项羽

但是后来我明白了,他被捧高了的自尊心不允许他失败,因为从小被夸奖的太多了,所以他一直活在最聪明,最优秀,最有出息的幻想中,他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对别人来说一次考试考砸了没什么,对他来说相当于人生都被否定了,别人的话也特别的在乎,别人夸他,他就很高兴,别人说几句不顺他的意的话,他就很容易生气,甚至怨恨别人。

后来重读史记,翻到项羽本纪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项羽的性格和我这个朋友几乎一模一样,天赋奇高,聪明过人,自尊心极强,特别在乎别人的意见,面对挫折承受能力都很差,一旦失败,会给自己找诸多借口,但绝不会承认自己有问题。

项羽童年就是一个被过分期待,过分捧高了的孩子,因为天赋,他可以成为一个无双的猛将,但是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就算最终得到了天下,恐怕也不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读书读一会儿就放弃,练剑练一会儿就放弃,兵法学一会儿就放弃!

为什么不肯学?是因为越学越难了,如果自己没能学好,自己就对不起别人的夸奖和期待了,自己的幻想就会破灭了,别人对自己的夸奖反而会变成对自己的讽刺,自己在别人眼中那么好,可是如果自己努力都赶不上别人,会觉得整个人被彻底否定了,因为讨厌这种被否定的感觉,因为享受幻想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所以项羽选择了不学。

用一句现在的话来说,项羽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只要捧他几句,他什么恩怨都能够忘了,可是如果骂他几句,什么情谊他也可以不顾。

鸿门宴上,范增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将刘邦除去,还说了一句特别狠的话:“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这句话一句是迷信,一句是现实,都非常要人性命,迷信那句话语很重,但是无可考察,天子气这种东西,说你有你就有,没有也有,范增虽然厉害,但是也没见到攻入咸阳之后的刘邦,就算他算命水平很高恐怕不见着人也看不出来,所以所谓天子气只是为了增加项羽心中的筹码。

而另一句,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这句话就体现了范增看人的高水准,刘邦是什么人?出了名的贪财好色,可是如今不要钱,不要女人,他要什么?当一个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自然所图更大,咸阳都攻下来了,还选择隐忍,刘邦更大的图谋还能是什么?只能是皇位,话已经说的很透彻了,还要怎么说才行?

可是项伯去找刘邦的时候,“财物勿索取,妇女无所幸”在刘邦口中变成了“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严阵以待抵抗项羽变成了“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项伯因为拿了好处在传话的时候还不忘润色一下,项羽立刻火气就小了很多,顺耳,真顺耳,这话听着真舒服!

鸿门宴上,刘邦更是把姿态摆的极低,给足了项羽面子,让项羽有些飘飘然。

在刘邦说:“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羽竟然随口就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典型的为了面子而推脱责任,翻译过来就是:

“肯定是因为有小人说这些话,大王肯定听信了谗言,大王您是盖世英豪如何如何,怎么可能会杀功臣呢?”

“对对对,就是那个混蛋挑拨,我怎么可能是那种杀功臣的人?都是他的原因,和我无关。”

后来樊哙听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闯入之后也是先给足了项羽高帽子带,才稳住了形式,再到后来刘邦悄悄溜了回去,项羽竟然没什么感觉,在张良说刘邦喝醉了回去了,送项羽礼物的时候,他竟然还欣然接受了。

今天什么目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的心灵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我很爽,这种卑躬屈膝的人,怎么可能会对我造成威胁?

所以范增才会大怒道:“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至于项羽咸阳屠城,火烧宫殿,我们就不去探讨了,但是项羽在做完这些是之后,竟然选择回江东,理由是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飞黄腾达了不回到故乡去耀武扬威一番,就好像晚上穿着锦衣华服,有谁知道呢?谁看得见呢?

很多人评价项羽时用刚愎自用这个成语,但是我不喜欢这个评价,因为这一刻我明白了,项羽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面子,都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他后来的许多行为,也都是基于这一点,谁顺从自己给自己面子,谁就是好人,谁不顺从自己,总说一些不中听的话让我没面子,谁就是坏人,项羽真的是因为过度自信才不听别人的?不是,他是因为面子就是一切才会如此,这根本不是一个政治家的情怀,也是项羽最大的缺点。

哪怕在临死之前,项羽也依旧要不顾一切的挽回自己的面子,所以他反复的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