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刘备是穿起所有所有主要情节的重要人物,但是刘备的人物形象上面好像有一层迷雾,不知所起,也不知所终。”
刘备作为《三国演义》的第一男主角,也是历史上这些著名小说里最不像男主角的男主角?许多配角的闪光点都要高于刘备,但刘备却是整部作品的主题人物。刘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做了什么能够让他从底层一步一步崛起呢?
刘备是一个细腻敏感的人,双手垂膝、耳垂垂肩,天生的帝王相——当然这都只是传说,不过刘备的成功和他的敏感细腻确实是有关系的。
刘备在小说里的设定是汉室宗亲,和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刘备一直在想自己究竟和刘邦有着多少血缘关系,想着刘邦能够从低微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而自己只能靠着编编草鞋来勉强度日,这种清贫的生活让刘备感到一丝悲凉。可是命运还是给了刘备一个机会,让他遇到了关羽和张飞,终结了他靠着编织草鞋的生活。
不知道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总之刘备确实开始了自己的征程,刘备成了底层人民的代表,开启了自己的征途。刘备自己没有关羽和张飞的武力,也没有诸葛亮的智谋,可是刘备有他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这些特长和优势让他成为了这个蜀国创业团队的领军人。
刘备是一个极其敏感细腻的人,这是因为刘备出身低微,对于察言观色和人心的险恶非常了解,这也是刘备最大的本事。其次是刘备有一个成大事者的共同特点,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管是得荆州还是杀吕布,刘备这一手揣着明白装糊涂确实让他既可置身事外,又能同样达到自己的目的。
除了自己的优势,刘备知人善任的能力也很出众,他知道诸葛亮可以带领团队走向胜利,于是就把诸葛亮放在了规划师的位置上,即使要把话语权交给诸葛亮也毫不犹豫。
诸葛亮的出现是刘备人生的分水岭,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和遇到诸葛亮之后的刘备是完全不同的。这个我们会慢慢说,我们把话题拉回到刘备身上。刘备在创业初期,最让他头疼和棘手的就是起步。所谓万事开头难,刘备一开始没有属于自己的队伍,可以说除了关羽和张飞两个结拜的兄弟之外,刘备是一个光杆司令,虽然说两个兄弟武力超群,但是没有一兵一卒也是没用啊。
就在刘备还在为如何集结自己的军队而发愁的时候,出身豪门的袁氏兄弟、大权在握的董卓势力,还有同样出身庙堂的曹操都已经慢慢地起步发展了。刘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刘备需要做的下一步战略规划,就是赶紧找一个靠山,背靠大树好乘凉,至少能够度过眼前的难关。
依附于别人,为别人做一些别人想做但是不好做的事儿,这是什么工作?当然就是职业杀手了。刘备领着自己的两个兄弟,在职业杀手的路上开始越走越远了。刘备是一个什么人呢?该如何给刘备的前面冠上一个形容词呢?我觉得,刘备是一个极其接近君子的伪君子。
为什么要说以仁慈忠厚闻名的刘备是一个伪君子呢?刘备在创业初期,势力非常薄弱,只能到处去依附于势力强的人物,一度可以说是惶惶如丧家之犬,如果没有仁义的话,可能刘备也没有生存下去的资本了。
与其说刘备在创业初期的仁义是他的本性,不如说刘备的仁义是他的一种生存手段,在平定黄巾军的过程中,刘备获得了第一次崭露头角的机会,而且刘备知道该怎么包装自己,刘皇叔就是乱世中最好的通行证,也是获得正统地位的基础。
自从董卓董太师进京之后,汉王朝可以说是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衰落,但是董卓埋葬了一个时代,也开启了一个时代,新时代的开启必然是拥有很多机会,显然刘备也看到了机会,他觉得自己眼前出现的图景和刘邦当年成就伟业所看到的图景是一样的。
刘备也带着自己的两个兄弟参加了十八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的征程,刘备需要一个让大家认识自己的机会,而二弟关羽给了刘备这样一个机会。关羽惊为天人的“温酒斩华雄”,让所有的诸侯都认识了这位红脸长须的武将,当然还有他的大哥刘备。
刘备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非常微妙,在华雄连续斩下诸侯联军的几位将领之后,所有的诸侯可以说是垂头丧气,想着华雄都如此生猛,这要是见到了温侯吕布还不知道要什么样子,刘备这个时候才说了话。
这就是刘备的智慧,他知道该在什么时候说话效果最好,其他的时候刘备善于忍耐。刘备也知道,只要是自己一说话,其他出身显赫的诸侯一定会出来嘲笑他,但是刘备不在意,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别人记住他,至于是怎么记住的无所谓。
如果纵观整部著作,刘备是三国势力的领袖中最不抛头露面的,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刘备的存在感还不如一直在隐忍的孙权,可是刘备却是这三个人中最想赢的那一个。这种对于成功的渴望,从华雄叫阵的那一刻就已经是显露无疑了,刘备在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兄弟可以斩杀华雄的时候,刘备的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我要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