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被誉为杜甫的压卷七绝,寥寥28字,写下最凄美的相逢

2020-11-06 22:38:24 作者: 此诗被誉为杜

对于杜甫的绝句,后世学者褒贬不一,认为写得不怎么好的学者,大有人在。有着明朝第一才子之称的杨慎说,杜甫“诸体皆有绝妙者”,而绝句水准却很一般。

《诗薮》的作者、明中期著名的批评家、诗论家胡应麟也认为,杜甫的绝句比较一般,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地方。像比较推崇杜甫的黄生,同样认为杜甫的绝句不怎么样,不过他认为这并不是杜甫写不好,而是不屑于在绝句中发正声。

我认为,后世之所以有这种评价,是因为杜甫的绝句相当于盛唐时期王昌龄、李白这样的绝句大家,有一定的创新和转变。盛唐时期绝句都讲究深婉含蓄,余韵绵长,读来言尽而意不绝。

杜甫绝句则形式多样、风格多样、内容多样,像他的《戏为六绝句》以绝句论诗是为首创,这种风格,相比李白那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含蓄的风格,多了几分议论,少了几分美感,所以许多学者不适应,认为杜甫绝句不好。

01

但要知道,杜甫并非是不能写含蓄蕴藉的,就如他的《江南逢李龟年》,被后世称为是杜甫绝句中最富有情韵的一首,短短二十八字,有美好的回忆、有时代的气息、有无奈的感慨、有环境变迁的沧桑。

李龟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歌唱家,王维和他关系非常好,那首“此物最相思”,就是送给李龟年的,并非后世说的什么爱情诗。

当时唐朝的达官贵胄,都是非常喜好音乐舞蹈的,李龟年作为盛唐最有名气的歌唱家,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座上宾。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也经常请李龟年到家中表演。

杜甫年轻的时候,在长安呆过很久,因为才名在外,并且他本身也出自于官宦世家,所以长安城王公贵族搞聚会,杜甫也经常参加。在此期间,杜甫经常看见李龟年。

这首诗表面的意思看起来很简单,就是杜甫感慨:曾经在岐王家里经常看见李龟年演出,在崔涤家中也听过几次李龟年的歌声。没想到在风景秀丽的江南,这落花时节又遇到先生您。

但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的压卷七绝,定然不止与李龟年客套这么简单。

02

李龟年的出现和李白是一样的,只有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环境,才能诞生超一流的艺术家。而精神文化的鼎盛,来源于时代的繁荣,正因为开元盛世,才诞生出了一个李龟年年这样的音乐家。

李龟年,是代表着长安的歌舞升平,唐朝的繁荣昌盛,所以杜甫看到他,就想到了开元盛世,彼时国泰民安,大家有闲情和条件去追求艺术、欣赏艺术。每次李龟年表演,都是万人空巷,尽显开元风采。

那是杜甫所怀念的全盛之时。几十年后,杜甫在此见到了李龟年,听到了他的歌声,再见之日,一切都变了。青年初见,一个是意气风发的才子,一个是万人推崇的音乐家。

此时相逢,杜甫颠沛流离、饱经风霜,已是一个形容枯槁的老人,这一年,是杜甫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吃不饱、穿不暖,以舟为家,可想当时其凄凉境地。

李龟年,曾经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不是王公贵胄根本请不到他,他曾经在东都洛阳建的房子,规模超过了公侯的府邸。可如今稍微有权有钱的,就能请他去唱几首歌。

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早已千疮百孔,朝堂满是勾心斗角的小人,各地方是占地为王的节度使,百姓饱经战乱,连生存都很艰难,又有谁有那个闲情雅致,去听歌唱曲。

李龟年的落魄,是艺术土壤的衰败,也是时代的没落。从开元一路走过来的李龟年,见此情形,如何不同心,所以他在江南唱的曲子,哀切凄婉,听者无不落泪。一般人尚且如此,我们可以想象,杜甫回想起在长安听到这个歌声的情景时,定然是掩面而泣。

那“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是杜甫随口地叙旧,但谁不知道,那是杜甫无数次午夜梦回的盛唐啊。现如今,只有无限的眷恋与无尽的感叹,回忆终归是回忆,梦也只能是梦。

03

眼前,是人人向往风景秀丽的江南,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相逢故人,本应该是,一些欣喜的事情,可为何眼中却含着泪呢?漫天的落花,令人忧愁啊,落花飘零,恍如盛世不再的唐朝,恍如杜甫李龟年一去不回的青春时光。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相逢故人,“又逢君”三字的背后,蕴含着四十多年的沧桑巨变,两个老人四目相对,泪水横流,仿佛是在战火中离乱,劫后余生的老友,在多年后重逢。眼泪中应该有一丝欣喜,杜甫欣喜的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再次见到那象征着开元盛世的李龟年。

同时,又悲痛那些曾经存在过,经历过,想挽留过的所有美好,都烟消云散。逢君之后,杜甫与李龟年做了什么呢?是一起说着曾经在长安城那些回忆,还是互诉这数十年来他们各自的漂泊之苦,又或是感叹唐王朝今后的命运?

杜甫没有说,直到逢君便戛然而止,但在言语的尽头,我们可想而知,有着无限的情韵。虽然杜甫没有写李龟年的落魄,没有倾诉自己的漂泊,但通过往昔和眼前的对比,读者便能感受到一股盛衰今昔之思。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