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中兴之主与蒙古中兴之主首次碰撞,决定未来20年谁强谁弱?

2020-11-07 16:32:05 作者: 大明中兴之主

大同巡抚许进也发表了他的意见,他说:“自古驾驭胡人,都是以怀柔为主,现在小王子感念恩情,向我们朝贡,如不接受,他们会不安,反而会大举入侵,到时更难处理。”显然,许进也建议接受鞑靼人朝贡。事实上,许进已经将鞑靼1539人,马骡4930匹安置在大同馆驿,并进一步建议明孝宗安排让鞑靼人分批入关。

蒙古军

明孝宗最终采纳了许进的建议,允许鞑靼人入关朝贡,并开放边贸。鞑靼人把4930匹马骡卖给了明朝,价格肯定不低,而1539人的使团分批进入京城,拿到的赏赐肯定也不会少。达延可汗不废一兵一卒,却收获颇丰,自然高兴地退兵了。此事到这里就这样结束了。

自土木堡之役以来,明朝在军事上越发衰弱,但在成化朝明宪宗强硬的对敌策略下,明朝与鞑靼、女真等交战多次,却并未处于下风。如果朱祐樘拒绝朝贡,即便明朝与鞑靼发生战争,胜败仍难预料。这场外交对抗是两位中兴之主的首次交锋,朱祐樘最终选择了妥协,达延可汗取得了胜利。

只是选择妥协给明朝造成的后果是非常恶劣的,这表明明朝一改成化年间对敌的强硬态度,又恢复了正统年以钱财买和平的策略。首次外交交锋就妥协,以后再交锋,明朝就没办法再硬起来,只能妥协到底。弘治年间,明朝对外保守的局面也就逐渐形成。

朝廷官员

问题是,采取妥协会让明朝边境得到安宁吗?当然不会。正统年时,明朝向瓦剌妥协,结果把瓦剌养大,最终害死自己。弘治年又打算把鞑靼养大,难道鞑靼就会满足于朝贡吗?从弘治元年(1488)到弘治四年(1492),达延可汗每年都派遣使团入京朝贡。但此后达延可汗逐渐不满足于朝贡获得的利益,开始频繁侵扰明朝边境。弘治八年(1496年),时隔20多年之后,鞑靼人再次进入河套地区,并一步一步蚕食整个河套。

明孝宗朱祐樘忧心忡忡,无奈之下起用了年已70多岁的老将王越。王越在成化年初时曾总制三边,取得红盐池之战的胜利,将鞑靼驱逐出河套。再次面对鞑靼,王越毫不手软,直捣贺兰山,总算遏制住鞑靼前进的脚步。可惜,一年多以后,年迈的王越牵扯到宦官李广案中,竟被活活气死。

朱见深

到了弘治十年(1597 年)以后,鞑靼扰边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弘治十三年(1500 年)扰边,史料记载“烟火聚落百万余家,旬日之间生产荡然,人畜殆尽”,弘治十四年(1501 年)再次扰边,史料记载“虏酋小王子等七八万骑从宁夏花马池深入固原迄南,分路抢掠,火光营盘数十余里”。在这种边境的战争中,明朝对鞑靼处于完全的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