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上有一座方壶殿,这里环境幽静“四通左右之路,幽芳翠草,纷纷与松桧茂树荫映上下,隐然仙岛。”稍微西面一点是吕公洞,很幽邃。洞上面数十步,是金露殿。再由东而上是玉虹殿,殿前有座石岩像屋子一样。再往上是广寒殿,内外共有一十二根柱子,都绕刻龙云,涂以黄金。里面放着间玉金花玲珑屏台,四张坐床、列着金红连椅,前面放着螺甸酒桌子,高架金酒海。窗外是露台,绕着白石花阑。旁边有一根数丈高的铁竿,上有三个金葫芦,用铁链系着,是当年金章宗所立,为了镇住下面的龙潭。
元朝皇宫里有这些金代遗物,是否说明这座皇宫是建在原来金国宫殿基础上的?这要让以后的考古发现来解释,但燕京原来是金中都,有着可观的宫殿规模,《元故宫遗录》记载的这些铁杆、围棋石台盘来自金国皇宫是完全可能的。
山旁边数十步,在柳树丛中有一个浴室,里面有九间,“皆极明透,交为窟穴,至迷所出路。中穴有盘龙,左底仰首而吐吞。一丸于上,注以温泉,九室交涌,香雾从龙口中出,奇巧莫辨。”从瀛洲向西过飞桥,沿着红墙向西,就是明仁宫。沿海子,顺金水河,走到邃河,再南行就是西前苑。苑前有座新殿,半临邃河。河流引自瀛洲西邃地,而环绕延华阁,阁后面到达兴圣宫,再从邃地西折到乐厮,从老宫后面出抱前苑,再从东面下到海子,约有三四里远。
海子里的龙舟,大的有十丈长,前面的龙头上有机关,触发机关后,龙的眼鼻口都可以相通。水里有座水晶二圆殿,全部用玻璃建造,“日光回彩宛若水宫”。当时中国还不能制造玻璃,如果从产地进口的话,由于玻璃是易碎的,运输途中山高水远,成本巨大,所以玻璃是非常昂贵的。当时用以建造水晶殿的大量玻璃只能来自欧洲或阿拉伯世界,也只有统治地域远及中亚,并对西亚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元朝才能实现完全用玻璃来建造一座宫殿的壮举,所以元朝是真正富有四海的王朝。
水晶殿中建有长桥,另一端连接一条小路,直到嘉禧殿。萧洵对桥边的两块石头印象深刻,“桥旁对立二石,高可二丈,阔止尺余,金彩光芒,利锋如断。”这种石头的模样应该是斧劈石,但能发出金彩光芒就不可思议了,也许是一种不为人知的罕有石材,否则萧洵也不会去刻意描写它。
过了长桥,步入万花丛中,就来到懿德殿,从殿后出边门,是一片丛林,里面有座小山,“高五十丈,分东西。延缘而升,皆崇怪石,间植异木,杂以幽芳。自顶绕注飞泉,岩下穴为深洞,有飞龙喷雨其中。前有盘龙相向,举首而吐流泉,泉声夹道交走,泠然清爽。”
据《元故宫遗录》的记载,皇宫里除了水晶殿外,还有紫檀殿、沉香殿等用珍贵材料建造的宫殿。
《元故宫遗录》中还描写了隆福宫、懿德殿、光天殿、兴圣宫、曰月宫、礼天台、流杯亭等建筑,结构无不精巧奇妙,装饰更是极尽奢华。由于建筑太多,萧洵数都数不过来,以至于“不能悉数而穷其名”。
萧洵提到有一座棕毛殿,用棕毛代替了屋顶的陶瓦,很是别致。还特别描绘了后苑中的一座金殿,“殿楹窗扉皆裹以黄金,四外尽植牡丹百余本,高可五尺。又西有翠殿,又有花亭毡阁,环以绿墙兽闼,绿障窗,左右分布异卉幽芳,参差映带。而玉床宝座时时如闻流香,如见扇影,如闻歌声,出外户而若度云宵,又何异人间天上也?金殿前有野果,名姑娘。外垂绛囊,中空。有桃子如丹珠,味甜酸可食,盈盈绕砌,与翠草同芳,亦自可爱。”这座宫殿的柱子和门窗居然都用黄金包裹,其奢侈程度实在令人乍舌。而那种名叫“姑娘”的野果到底又是什么珍贵的植物呢?
萧洵说,元故宫里有一千多宫娥,全部由太监管理她们的日常生活,“后宫约千余人,掌以阉寺,给以日饭,又何盛也。”比照清朝宫廷里有宫女三千多人,以及康熙所说的明朝宫中有九千宫女来看,元朝后宫规模并不大。不过萧洵看到的已是元朝覆灭时的后宫景象,全盛时的后宫规模一定要大很多。
萧洵对元故宫的文字描述,当然不会像图画那样具体精确,而且因拆除工期紧张,他也不可能对元故宫做仔细丈量和研究,他只是走马观花般地游览了一遍,他自己也说宫殿多得数不过来,连名字都叫不全,因此他的描写和记录是相对简略而不全面的。但即使这样,这些文字已经弥足珍贵,至少能让后人了解了元故宫的大体模样,那些笔墨未到之处,则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蒙古人当年横扫欧亚,东欧和阿拉伯世界等拥有璀璨文明和先进文化的地区都落入他们掌中,如果蒙古人欣赏认同那里的文化,那么元朝完全可以学习和借鉴那里的建筑形制和审美标准来营造皇宫;元朝统治者皈依了藏传佛教,元朝官方文字八思巴文也是西藏高僧帮助创制的,如果蒙元认同西藏文化,那么其宫殿也可以造得如布达拉宫一般。然而从《元故宫遗录》的记载来看,元朝皇宫建筑沿袭和遵守了中国古代宫殿营造的法式和规制,中轴对称、三朝五门、前朝后寝等原则都得到了体现,而这些原则反映的则是中国的文化道统。元故宫建筑的结构、工艺都是中国式的,宫殿装饰和园林布局也完全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情趣,这证明元朝虽然是一个多民族的庞大帝国,但其统治者最终认同的是中国道统和文化,因此把元朝列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大一统王朝,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