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人,基本都离不开化妆品,古代女子也是一样

2020-11-07 22:36:07 作者: 现代女人,基

自人类存在,就有化妆品的出现了,当然,化妆品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

原始社会,一些部落在祭祀活动时会把动物油脂涂抹在皮肤上,使自己的肤色看起来健康而有光泽,这就算是最早的护肤行为了。

是女子都爱美,古代女子也如此,对此,各种史籍都有相关记载,如何用“粉”、用“黛”来打扮自己,尤其是“眉”。《诗·卫风·硕人》中说了美丽的女子“螓首峨眉”,眉要细长。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都是评价美人时对“眉”的基本要求。不过大部分女人都是靠“画”,才有了这样的效果。

美妆离不开“粉”,单看“粉”字就知道和“米”有关。可见,古人从生活中不但悟出了“天地人和”等大道理,更是利用这些日常用品来美化自己。或许这就是制作米粉过程中的一个收获,因为古人很早就知道“白”可以遮去脸上的很多瑕疵,以至于,现在的中国女孩依旧痴迷于“美白”。

不过,仅是“米粉”并不能达到很好的美妆效果,有时还会掉粉,影响妆容。所以,在夏、商时期就出现了“铅粉”,虽然有毒这可是当时最好的一种美妆产品,可见女人为了美什么都敢往脸上抹。当然这些化妆品在时间的推进中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良,主要是成品定型,从糊状到膏状,便于使用。

既然,古代女子如此在意妆容,那她们的注意力便不只局限于国内,若是国外也有类似的产品,也肯定会想尽办法去获取。

在河西走廊的焉支山一带盛产一种红蓝花,它是胭脂的主原料,附近的居民用其做胭脂,故焉支山还有一个称呼“胭脂山”。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时,除了引进葡萄、石榴以及芝麻这些吃的外,还将胭脂带回了西汉。

那么,这算不算中国最早的“进口化妆品”呢?

按照现在的定义,“进口”应是有着一套完整的法定流程。而张骞的这一做法,最多只能算是一种产品引进。就好比现在,在国外买一些国内没有的,看市场需求如何。当然,张骞能如此做,恰恰证明当时的国内美妆市场需求很旺盛,而且边境一带应该也有过类似的贸易,但只集中于个人交易。

那时的西汉,国内不产胭脂,本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商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只是,《史书》中仅仅只说了张骞带回胭脂,并没有其它的文字说明。看来,在当时胭脂已经成了一种商品。若是国内集市上有了这种交易,应该可以坐实它的“进口”身份了。并且,在汉武帝时期的漠北一战中,汉朝就拿下了河西走廊,将胭脂的主原料收归西汉所有,使得国内也开始生产胭脂了。

不过,近代进口的化妆品倒是不少,最初的产品多集中于香水、雪花膏之类。

从分类来看,雪花膏只能说是护肤品,和美妆有很大的区别。香水虽然算美妆,但中国人接受香水却是花了很长的时间。而像古人用的“画眉”、“点唇”类的化妆品,具体来到中国的时间,已经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了。若能去当时的上海滩瞧瞧,不少海报上就有类似的产品宣传。

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的美妆产品都是自给自足。后来,机械化生产及品牌概念引进之后,中国人就开始喜欢追风一些时尚产品。但不久之后,由于思想上把化妆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联到一起,致使中国的化妆品工业又徘徊了30年。

直到改革开放后,一些美妆品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开拓市场,此时的美妆产品也由少数人使用的奢侈品,变为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快速消费品。

还是回到胭脂这个话题。

它的主要原料是花,属于纯天然。但古代女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是以“丹”敷面,太伤皮肤了,还有损健康。之后,用花取代丹后,不但可以敷面,还能抹于唇上。而胭脂不但可以妆唇,还可以吃。看看《红楼梦》中的宝玉公子,就喜欢吃人家口上的胭脂。因为他自己就喜欢干些“调粉弄脂”的活,知道胭脂是花做出来的,吃它等于吃花,花没毒,他便没事。

古人爱美,更知道如何健康的爱美,刚开始的时候用铅来制粉,后来,直接改用花或草药,比如:宋代的“玉女桃花粉”,主原料是益母草和石膏,对人体伤害很小。当然,也有用珍珠研磨成粉的,不过,古人并不清楚,肌肤也是需要呼吸的,粉质颗粒粗大,反倒有碍皮肤的正常代谢。而以前,都是人工制作,粉质的均匀度还是难以保证的。

这也可以理解,为何当进口化妆品刚来时,大家用后都觉得不错。因为,这些都是工业化产品,相较于当时的一些小作坊产品,优点自然是相当明显的。

所以说,不管是古代女子,还是现代女子,都离不开化妆品,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今,各种化妆品那是琳琅满目,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占据着整个美妆市场让人眼花缭乱。但不管在哪个时代,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才是正确的。

参考资料:

【《诗·卫风·硕人》、《抱朴子·内篇》、《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第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