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银芳:收藏的最高境界

2020-11-09 05:11:05 作者: 赵银芳:收藏

郑振铎生前为文物保护鞠躬尽瘁,在抗日炮火中联合张元济等学者在上海组织“文献保存同志会”,抢购嘉业堂、铁琴铜剑楼等私藏珍本,避免民族瑰宝惨遭破坏或遗失。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全部藏书捐给国家,这些书价值极高,曾得鲁迅“恃孤本秘笈,为惊人之具”之评价。国家图书馆的西谛藏书即是他的贡献,17224种,94441册典籍,共同构成郑振铎学术世界的洋洋大观,惠及了无数读者。

这样的收藏家还有很多,梁启超、周叔弢、傅增湘等一大批有志之士都为我国的文物、文献保护工作贡献颇巨。仅以梁启超为例,他一生收藏了许多金石拓片和海量图书,去世前留下遗嘱“所藏书数十万卷,当俟国中有稍完备之图书馆时全数捐赠,以供海内学子以求”。后来,这些拓片和典籍全部捐献给他生前短暂担任馆长、苦心经营过的国家图书馆,其中拓片达1284件,藏书有4万多册。和这些藏品一并捐赠的还包括他的作品手稿以及生前陪伴他笔耕不辍的书桌。

如今,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名家手稿”展上,这书桌静静地伫立一隅,和梁启超手稿一起供大众参观,激励着后学。而在国家图书馆的文创商店里,一件根据馆藏梁启超旧藏《君车出行图》拓片,原样复制的画像吸引了无数目光。这幅画像的原石于清光绪八年(1882)出土于山东潍坊,为汉代画像石,对研究汉代文化意义重大,后流入法国,今藏于巴黎博物馆。梁启超当年于国外辗转得到了这件拓片,漂洋过海带其还乡,捐之于国家图书馆。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些收藏家们的举动,于不知不觉间早已超越了一己之乐,上升到为国家、民族留守文脉的公心。这就是收藏的最高境界,突破自我的藩篱,为国、为民守住过去的辉煌、今日的宝库,给未来留下希望!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