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我有个大胆揣测:也许刘表死亡前后,关羽驻地离江陵不远,比如就在洞庭湖上,因此一接到刘备通知,马上就起兵前往江陵。注意,是逼近而非强行夺取,刘备一直不愿意跟刘琮撕破脸,关羽是通过挤压守军坐实军事存在,从而实现部分接管该地囤积的军需。正因为有这么一支接应部队,夺取江陵十拿九稳,刘备才敢慢慢走,尽可能将积攒的力量带到新地盘。
关羽和平进入的是江陵水寨,而不是江陵城,当地守将还没有决定站队,关羽并不能真正控制这里,他迫切需要刘备大队人马赶来,形成压倒性优势。因此关羽不顾扬口运河通航条件有限,亲率部分快船,冒险从江陵上溯东北接应刘备。也可能是关羽派部将前往,《三国志》说的是“适与羽船会”,未必是关云长本人。
结果歪打正着,在雪崩乱局中抢救下刘备一行。当阳惨败前刘关应该已经联系上,当时关羽停留在扬口运河中段等待,刘备也有意识往这个方向败逃。会合后大家一合计,失败消息很快就会传开,即使刘备他们能够抢在曹操前面到达江陵,立场暧昧的守军几乎不可能接纳,因此他们决定改变计划,转向汉津往江夏投奔刘琦。
不管关羽是否亲自去接应刘备,他都没有一同前往夏口,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关羽赶回江陵,或者在江陵接到消息,马上下令水军做好出发准备,带上尽可能多的物资起航赶往夏口。在这之前,他命令将无法带走的物资付诸一炬,尤其是焚毁停泊在江陵水寨的大批舰船。
因此曹操虽然顺利进占江陵,取得大批军需物资,但却没能得到至关重要的大量舰船,也就是《英雄记》(王粲撰?)所谓:“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篺,使部曲乘之”的由来。曹操兵败赤壁与此也有很大关系。
四、关羽的功勋
后世罗贯中感到遗憾的是,为何堂堂关羽关老爷,在决定历史进程的赤壁大战中,人影子都没出现?
其实他不明白,关羽战前建立的功勋便已足够耀眼。
不说别的,单看当阳战后,如果没有关羽这一支别军,刘备几乎就是光杆司令,再无本钱参与诸侯争霸。而这支水军是关羽一手拉起来的,很难说刘备在其中有多少影响力,假如关云长稍有异心,刘玄德就只能提前领便当退场了。
正因为有这支船队,以及装载的大量物资,刘备才能在与刘琦的合作中反客为主。黄祖兵败后,江夏残破物资短缺,蔡瑁等人又多方刁难不肯拨付足额军需,刘琦这个太守当得相当苦逼,结果刘备通过挥洒财富,轻易拉拢了江夏群僚。这一切的基础正来自关羽。
此后战事关羽事迹不显,其实是他聪明而又识大体的表现:一方面他的功劳已经够大,应该把表现机会留给别人;另一方面,他既然交出了嫡系部队,那就应该暂时隐身,以免影响主子刘备的威信。
关云长成为刘备头号重臣,靠的不是资历,也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实打实的奠基勋劳。关羽虽然有骄矜自负的毛病,但也不是我行我素不会做人,《三国志》说他“骄于士大夫”,未免有所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