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黄永玉笔下的猫头鹰

2020-11-10 22:38:52 作者: “鬼才”黄永

黄永玉中国画院院士,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

发生在1973年冬天的“黑画事件”是文革时期美术界的重要事件,黄永玉的《猫头鹰》在“黑画”名单上名列首位,这背后有着很多得到公认和当事人自认的故事,相信那个年代对美术界关注的人并不陌生。

据《书城》文载:1973年,结束在河北“五七干校”的数年劳动生活,黄永玉回到了北京。此时,北京饭店在靠王府井大街位置修建了新楼,安排一批画家为北京饭店新楼进行美术装饰。黄永玉应邀前来,具体负责整座新楼的美术布展设计。同时,中央大厅将有一幅围绕四周的《新长江万里图》大画,由袁运甫、吴冠中、祝大年和黄永玉四人负责。启程到三峡写生前,黄永玉在一位画家朋友家中,应邀随手在一个册页上画了一幅猫头鹰,临返北京的前两天,他听到一点风声,说北京正在开展一个“批黑画”的运动,且扩大到全国追查“黑画”,由江青亲自挂帅,其中主要的“黑画”是一张猫头鹰。黄永玉当时听了还满不在乎地说“唉!画一张猫头鹰算什么呢?我不是也常常画猫头鹰的嘛!”没料到,一回北京他才明白正是他!

据黄永玉回忆,他的《猫头鹰》开始挂在“黑画”的第七位,但很快又挂在了第一位。一幅从非正式作品中搜集来的作品,竟成了100多幅“黑画”中首当其冲的讨伐对象,实出乎人们意料。

“俏皮的猫头鹰,哲学的中国人,可爱的黄永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