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亡史作:从富商沈万三看古代王朝为何热衷给前朝修史?

2020-11-11 08:12:32 作者: 国亡史作:从

在中国历史上国亡史作作为一种制度在唐宋最终确立下来,但是其思想由来已久,旧王朝覆灭,新王朝建立,后者总是要耗费人力物力为前朝修史,比如明朝灭亡之后,顺治二年,刚刚建立的清王朝就开始着手给明朝修史。修撰《明史》是一个耗资耗时巨大的工程,直到乾隆四年,《明史》一书才最终完稿,既然这项工作是这样一个吃力的苦差事,为什么新王朝还热衷于此,乐此不疲呢?我们可以从史书上记载的明代富商沈万山身上了解一下其中奥妙之处。沈万山身世之谜

根据《明史》记载,沈万山原名沈富,号万山,是元末明初的巨商富贾,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之后,沈万三为了讨好新皇帝,捐巨资修建南京城,后来又提出要犒劳三军,最终惹怒了多疑的朱元璋,《明史》原话是这样说的: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之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

意思就是皇帝大怒,说小民要犒劳天子的军队,这是乱臣贼子啊,该杀。马皇后就劝谏他说:我听说法律是诛杀不法之人的,不是用来诛杀不祥之人。老百姓富可敌国,是自己不祥,这样的不祥之民,苍天必然会降灾祸给他,陛下又何必再杀他。”朱元璋听了有些解气,饶过沈万三没杀,把他流放到云南去了。这里的“秀”是代指沈万山,“沈秀”的意思就是那个姓沈的富商。

因为这是正史记载的,所以后人都对此深信不疑,但是正史介绍一定是正确的吗?

据《吴江县志》记载,朱元璋有一个儿子叫做沈荣,沈荣的儿子叫沈森,有一位元末明初人叫做王行,他为沈荣父子撰写的墓志铭明确提到:沈荣死于明朝洪武九年,享年71;沈森与父亲死于同年,享年48。按照这个推算,沈万山在洪武初年应该是八十多了,《明史》记载,沈万山死于1379年,也就是说明沈万山享年90岁左右,似乎有点不太现实,而《明史》又记载沈万三生于1330年,活了49岁,两者差的也太多了。

在这里我并无意探讨沈万山究竟是什么时候死的,但是考虑到《吴江县志》是乾隆年间编撰的,而写墓志铭的一般都是熟知死者家境的情况下,以材料详实著称的《明史》对沈万三的记载却是被朱元璋迫害,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觉得这可以用清代龚自珍的一段话来描述其中个别缘由:“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可见清朝在修撰《明史》的时候,可以选择了部分记载那些对明王朝不利的东西,通过点滴的植入,来诱导当代人对前朝的憎恨。,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那么,我们似乎已经看清楚了新王朝修史的原因。修史就是修饰——新王朝修史的原因

第一、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比如《明史》记载明朝前期的时候夹带私货,僵化人民对明王朝的偏见,你说朱元璋猜忌,我就添油加醋,对明朝后期的记载则多是丑化了,这样清王朝取代明王朝政权的合法性就来了。

第二、显示正统性

一个新王朝如何能够管理天下,通过修史告诉百姓我们是一脉相承的,你们的历史,也是我们的历史,比如朱元璋承认元朝是正统就是这个道理。

写在最后:本文多用《明史》举例,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明史》记载有偏僻之处,但是这部史书的记载在二十四史中的完善以及严谨度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其历史价值是非常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