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城区一角。赵玲玲供图
从“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到“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素有“文都”之誉的桐城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打造“人文胜地”目标,树品牌引领,抓重点带动,强基础惠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长足进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物质支撑。
回首这十年,桐城文脉赓续传承,文化建设成果广惠群众,文化自信之基日渐夯实,人们沐浴其中,感受时代伟大,体会文都韵味,桐城大地呈现出一派社会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更加富有的生动局面。2021年,桐城荣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坚定文化自信 千年文都焕发新气质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作为“桐城派”的起源地、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源远流长的桐城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桐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四片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206处、不可移动文物506处、非遗项目71项;“桐城派”文化、君子文化历久弥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城文庙、文和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歌”,安徽省级非遗项目六尺巷传说、铸胎掐丝珐琅、秋石制作技艺、王圩灯会、桐城小花等。
近十年来,桐城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顺利落地,一批批具有桐城特色的文化新地标拔地而起。凉风习习,阳光烨烨,坐落在桐城市民广场旁的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大门敞开,游人不绝。这里是全省三个“国字号”博物馆之一,一件件或古朴或精巧的展品,正向市内外游客无声诉说着桐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十年来,桐城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这背后是桐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取得的非凡成绩。走进桐城南大街,这里是桐城的古城核心保护区和历史风貌区,脚下是麻条石铺就的巷道,两侧土木结构的商住楼鳞次栉比,青砖黛瓦、镂空雕花,无不展现出岁月的洗礼与文化的沉淀。作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的凤义兴商号楼就坐落在这里,深秋时分,沐浴在秋阳下的凤义兴商号楼静谧安详,展现出“古城新韵”之姿。
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游人如织,新体育馆正式落成投入使用,方以智故居对外开放……一座座“文化地标”重现了桐城的辉煌过往,展示了今日桐城的文化自信。截至目前,桐城共建有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四馆;15个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和198个基层服务点;198个农家书屋、2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221个村(社区)文体活动室。
坚持文化为民 回应群众需求新期待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
十年来,桐城市着力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重大节庆文化活动出新出彩,先后举办了“我们的中国梦”惠民专场演出暨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走进安徽桐城、“文风浩荡·魅力桐城”水彩画展、唐湾民俗文化节、范岗桂花节、嬉子湖红花草节、大关美食节、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把优质文体资源送到群众身边,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其中,线下演出和线上平台联动,推出地方特色民俗表演、非遗表演、乡村网红展演等,让城乡群众乐享文化盛宴,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十年来,桐城市着力构建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工作机制,精品艺术生产喜结硕果:
歌曲《六尺巷》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获“田汉戏剧文学”创作二等奖的黄梅戏《青山鉴》亮相长安大戏院,《幸福茶歌》荣获安徽省第十三届皖江八市群艺(原创歌曲)大赛金奖;金音表演艺术团入选安徽省百佳民营剧团……
红色主题黄梅大戏《风雪欧家岭》公演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重大主题宣传音乐快板《四中全会定航程》、扫黑除恶主题音乐快板《利剑出鞘保平安》、新创扶贫大戏《映天红霞》等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桐城六尺巷》《桐城方言》《桐城谚语》《桐城记忆》《六尺巷里的人和事》《桐城歌研究论文集》《桐城派大辞典》等先后出版发行,为“书香桐城”增光添彩。
新征程上,一个个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文化“为人民”的旗帜愈发鲜艳。
坚持文化惠民 彰显群众美好生活新成色
桐城始终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让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成色更足。
十年来,桐城市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不断深化;年均送戏下乡224场,送电影下乡3000多场,举办各种展览60多场次、各类文艺演出300多期次;图书馆年度下基层服务70余场次,文化馆年度基层流动演出30余场次、展览15场次……实现了“人均参加文化活动时间每周达3小时以上,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电影、每年看3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5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随着桐城市公共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公共文化生活之中,成为发展文化事业的核心主角。
坐落在嬉子湖镇的省级非遗项目——裁襟励子展馆。赵玲玲供图
“‘五’字模样像腰弓,蒿子粑来香味浓,山粉圆子都爱吃,还有丰糕香喷喷……”在孔城镇,当地群众充分活用桐城文化,以非遗大鼓书的形式创作了《十字表桐城》,一人一手打竹板、一手击鼓说唱,从“一字”唱到“十字”,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也让桐城文化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截至目前,桐城共有民营剧团和黄梅戏戏迷俱乐部38个,文化志愿者队伍发展到1300多人,群文辅导员队伍达6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