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9时,下了一夜的雨还没有停息的样子,长江增殖放流滨江公园基地入口旁处一顶临时蓝色帐篷里,刚刚巡逻回来的刘权,脱下雨衣,甩了甩头发上的水,坐了进来。一张简易桌子,几把椅子,这就是刘权所在的兴隆街道长江防汛值班人员驻点。“我们从7月1日开始就安排24小时值班了,值班一整个月。我这两天是白班,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两班倒。”58岁的他,皮肤黝黑,参加城市管理工作已经30多年。一大早已巡逻了3个小时,看不出疲惫的样子,全身透着一股精神气。“今年水发的大,前几年没有这么大,我记得上一次汛期严重还是在1998年。”
长江增殖放流滨江公园基地沙袋堆叠、大门紧闭
从防汛驻点向基地里看,让人难以辨认这里原本是个公园。江水越过大门口紧闭的栏杆,漫到门外的停车场。公园内的江边台阶全部被淹没,200米的人行道也消失了。
“早上来有些退潮了,昨晚因为上游来水,水漫到了那里。”老刘指向一个离公园门口近50米远的集装箱。集装箱上贴有“兴隆街道防汛值班点”红色横幅里面摆放兴隆街道办准备的防汛物资,80多把铁锹、20多个箩筐、几十个木桩、沙袋以及救生衣,铁锹上还沾着泥印。
放置防汛物资的集装箱
喝了几口水,老刘又起身去巡逻。棉花堤渡口,轮渡已停航一周,沿江都拉起了警戒线,江水高涨,漫延到江边灌木丛,没过根部约20厘米。灌木丛旁的鹅卵石步道也全部浸泡水中,看不见原来的样貌。有几位市民正在江边观看,看到戴着“兴隆街道防汛值班”袖章的老刘便问起水情。“我们天天都看着,防汛措施一直都在做,你们放心吧。”刘权底气十足地回道。
拿到早餐的老值班员刘权
10点多,街道办同事给刘权送来了早餐,一个肉包子、一个鸡蛋和一份配咸菜的白粥。“我们值班,三餐都是同事送。这几天大家都太忙了,送的晚也是没有办法。”风突然大起来,雨全吹进了帐篷,凉意嗖嗖。刘权毫无怨言:“白天还好,值夜班更艰苦,晚上水涨起来,穿着雨靴也没有用,脚全泡在水里,特别冷。”每天连值12小时,没有休息的时间,“不能睡觉,也不敢睡,良心上、责任上都过不去呀,要时时查看水情,有情况要及时上报的。”除了查看水情,看人也是很重要的工作。这两日,常有家长好奇带着孩子来看水情。刘权看见会立刻走过去劝说,请他们站到远处。“工作嘛,累点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保护人员安全。”没两年要退休的他,说一定要站好最后几班岗。
吃完早餐,老刘起身,穿上雨衣,整理好雨靴,又出去巡逻去了。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特别报道部见习记者 童棹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