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浙江仙居,在妈妈孕28周就提前来到这个世界的强强突然出现呼吸衰竭症状,要获得更多生存希望,就必须转到上级医院。可强强情况危重,呼吸机撤不下来,体重只有1.3kg,普通车辆根本无法转运。浙大儿院危重患儿转运中心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派出专业医护团队,在120护送下历经9个小时将孩子成功转运回院。
10点15分,浙大儿院NICU医生谢添、护士王琴乘坐120救护车从医院出发。
14点45分,浙大儿院医护团队到达当地医院。
15点20分,浙大儿院医护团队与当地医护人员进行病情交接,强强进入专用新生儿车载转运设备,转接工作完成,从当地出发。
19点10分,强强在医护团队护送下成功转运回医院。
强强被转运到浙大儿院瞬间
“这是浙大儿院成立危重患儿转运中心后,与杭州市120合作转运的首个病例。”浙大儿院医务科科长汪伟介绍,为了让危重患儿能够通过转运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治,浙大儿院已于近期成立危重患儿转运中心,由院方提供转运的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由杭州市120提供转运的驾驶员、救护车辆,为浙江全省以及周边地区的危重患儿提供转运服务。联手120解转运之忧护患儿安全
浙大儿院党委书记舒强表示,建立院际间转运网络对危重患儿的救治及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有重要作用,转运中心的成立可以有效规范院际间危重病人转运管理,确保危重病人能够通过转运尽可能及时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治,是医院建设省级儿童应急救治基地、提升省域“海陆空”一体化卫生应急救援能力的题中之意,也是浙大儿院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履职担当。
危重患儿转运是一项系统工程,浙大儿院常务副院长傅君芬带头主抓,协调医院相关科室共商共建,协同医务科确定转运中心运行机制、对外合作、人员调配等。傅君芬常务副院长表示,转运不仅涉及转运前沟通联络、当地医院评估与稳定、转运途中生命维护、到达接收医院与医护人员无缝交接等众多环节,还涉及运输车辆、人员、设备等方面,与120开展合作,可以把医院的医疗优势与120的运输优势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辐射力、运输力和安全性,提高危重患儿的救治水平。
傅君芬常务副院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协调转运相关工作升级原有转运机构拓宽生命急救通道
浙大儿院的急救转运工作已面向全省开展多年,还配备了完善的监护抢救转运系统,各类无创辅助呼吸设备以及常频及高频呼吸机,脑功能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等。此次成立转运中心,建立专门领导组织机构,并对内部相关各部门进行整合重组,同时通过开展对外合作,进一步提升应急运输能力。
医务科副科长李甫棒介绍,新成立的转运中心设有转运领导小组、转运专家小组,实现统一指挥、统筹调配、权威决策,有效保障转运效率和安全。同时设置专门的转运小组——新生儿组与非新生儿组,两组分别轮流值班,为危重患儿提供全天候服务。
李甫棒表示,转运中心成立后,NICU、新生儿1、新生儿2等科室担负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PICU、SICU、CICU等科室担负非新生儿危重患者转运工作,急诊科担负转运信息接收、内部联络等工作,重症监护室担负配合、协调等工作,内部分工明确、协同性强,为危重患儿转运提供有效保障。“厉兵秣马”为患儿把流动ICU送到基层
NICU副主任陈正介绍,在13日完成第一例转运后,转运中心于14日又完成了一例转运,这是一名浙江东阳的患儿,他是在妈妈孕35周分娩的,出生体重2kg。在出生后十几天,宝宝脸色突然变成了苍灰色,呼吸急促险些窒息。当地医生给他上了呼吸机,但条件有限,急需转院。NICU医生谢添、护士朱淑贞当日9时从医院出发去接孩子,14时成功将孩子转运回院。
浙江东阳患儿转运至浙大儿院瞬间
陈正副主任说,目前基层难以配备优质资源,遇到棘手的危重病例,一般都需要转运到省级医院,拓宽转运通道、提升转运能力,为基层危重患儿带去更多希望。
医务科科长汪伟介绍,浙大儿院正着力打造全方位儿童应急救治体系,同时具备了良好的基础。NICU、PICU、SICU、CICU各科室每年接收千名以上患儿,转运中心的成立进一步打通了救治生命通道,将流动的重症监护病房(ICU)送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危重患儿身边,有利于不断提高区域内危重患儿的救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