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宝鸡,花木葱茏,生机勃发。公园广场上、丝竹之声绵绵不断;夜市里,年轻人的“书摊”新颖别致;城市主干道旁,一座座地标性的文化建筑拔地而起;街头巷尾,一处处文化涂鸦墙引人注目,浓厚的文化气息弥漫在城市每个角落。
作为炎帝故里、周秦故地,近年来,宝鸡加快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步伐,正在加速向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行进,而在这场征程中,宝鸡有何“硬支撑”?
文化历史积淀“硬底气”
“看中国·来宝鸡”,这是2018年我市发布的城市推广语和形象标识,能有如此响亮的口号,要得益于宝鸡厚重的文化底蕴,“宅兹中国”的铭文在我市出土的青铜器何尊中显现,周公制礼作乐使宝鸡成为华夏文明史的重要标志;从神农尝百草到姜子牙垂钓,从刘邦袭楚到诸葛伐魏,从张载讲学到三丰修道……西府大地上,留存了太多遗迹和古物,流传着太多故事和传说。
对于一座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而言,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载体,文化的弘扬更离不开载体。坐落在岐山脚下的中国周文化景区,由周城、周公庙、凤凰山、周公湖四大板块组成,以岐山周文化产业示范区为核心,包括西周文化长廊、周文化展览馆、青铜器博物馆、西周风情园等,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全方位展示周文化历史和内涵,是全国唯一的西周文化遗址公园。
还有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张载文化园项目。为纪念北宋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张载诞辰1000周年,今年下半年宝鸡将在张载故里举行张载千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张载文化园设计风格延续了张载祠的宋式古建筑园林风格,古朴而静雅。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一流、国内唯一、独具特色的张载文化园,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关学文化及张载精神提供一处重要场所。
大项目建设提升“硬实力”
夏雨过后,尽管宝鸡大剧院项目的工地上泥泞不堪,但这丝毫没有阻挡施工的进度。作为陕西省第九届文化艺术节主会场,这里备受瞩目。建成后,宝鸡人将不用去北上广,就可在家门口观看顶级歌舞音乐剧。宝鸡大剧院不仅将成为宝鸡人看世界的重要窗口,更将成为集文创、休闲、商业、观演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
无独有偶,2019年年底,一座城市新地标——宝鸡文化艺术中心在宝鸡卷烟厂旧址上拔地而起,这座集科技馆、音乐厅、群众艺术馆及美术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五个部分于一体的建筑,成为宝鸡高雅艺术传播的“殿堂”,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
在这里,纳凉晚会、露天电影、名家名曲音乐会,美术作品展、科普剧展演,一系列“文化大餐”让宝鸡市民的业余生活无比丰富。音乐厅首次对外开放时,宝鸡市民张宏有幸观看了“秋韵华章锦绣宝鸡”交响音乐会。他说:“在这里,我真切感受到了文化艺术的感染力,这是一个文化展示、交流、创作以及‘火起来、走出去、传得远’的平台,宝鸡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前景广阔又动力十足。”
做强文化,项目是先导。翻开我市做“活”文化的重点项目,除了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宝鸡大剧院两个项目,石鼓文化城、卧龙文化创意园等10个文化产业园区,张载文化园、周公召公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文化旅游建设项目一一在列,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2户龙头文化企业、8户以上规上文化企业的培育任务清单明晰,这都为我市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提振了信心。
文化人才夯实“硬基础”
从古至今,在宝鸡这片厚土上涌现出了众多文化名人,从制礼作乐的周公,随恩师孔子赴周“问礼”的燕伋,撰著《汉书》的班彪、班固、班昭父子女三人……直到当代,唐栋、张浩文、王宗仁、温亚军、冯积岐、吴克敬等宝鸡著名作家及大批书画名家在全国享有盛誉。
去年新编秦腔历史剧《望鲁台》喜获国家级优秀剧目展演奖,导演宋亚平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千阳人,从电视剧《炎黄大帝》在宝鸡拍摄开始,他就一直力促通过更多影视作品展示和宣传宝鸡厚重的历史文化。他说,宝鸡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他作为在外打拼的宝鸡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家乡的文化推广出去。同样,还有宝鸡籍作家张浩文,他半生写就《绝秦书》,离乡三十载,作品里都是宝鸡;宝鸡著名学者牟柏苍,30年来致力于研究炎帝文化和西周历史;著名西周考古学家罗西章,毕生守望在周原,一世心血赴乡梓;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新仓,誉满三秦,曾塑造多个秦腔戏曲人物。
这一位位文化名人,他们所塑造的人物,所创作的作品都带着故乡文化的烙印,带着西府文明的烙印,带着宝鸡文明的烙印,他们是宝鸡人的骄傲,也是宝鸡特有的文化软实力,更是宝鸡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人才“硬支撑”。(宝鸡新闻网记者 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