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高校,截至目前应届生就业率已有约90%;有的高校,通过学校招聘活动找到工作的学生就占七成多;还有的高校,即使来自未摘帽贫困县的毕业生群体也实现了百分百就业。
金庸和谭慧玲,都是2020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都是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应届毕业生。这个特殊的年份,对于这对小夫妻还有一个特殊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签了上海华谊。
2020年,上海高校预计毕业生达19.3万人,生源总量同比上升0.3万,其中像金庸和谭慧玲这样的研究生4.9万,还有本科9.8万,以及专科(高职)4.6万。
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通过扩增供给、拓宽渠道,上海今年大学生就业并不慢,从博士生到高职生,他们牵手跨入职场或自主创业。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有的高校,截至目前应届生就业率已有约90%;有的高校,通过学校招聘活动找到工作的学生就占七成多;还有的高校,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到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即使来自未摘帽贫困县的毕业生群体也实现了百分百就业。
【大扩招,夫妻双双进国企】
眼下,金庸和谭慧玲开始携手上班。他俩在华理同窗九年,研二至今相恋、相知、相伴4年,志同道合、学以致用。与别人家的花前月下不同,这两个是相约泡实验室和图书馆,一起上课、一起实验、一起写论文。前者硕博连读,后者直博。
金庸师从刘海峰和龚欣教授,选择在洁净煤所进行研究训练;谭慧玲则师从刘洪来和陈启斌教授,进入课题组开展多孔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在校期间,男生一人发了7篇SCI,女生发了5篇SCI,并获批1项国家发明专利。
身为国有企业,各家均“大扩招”稳就业。上海相关部门按照市政府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九条”,动员行业条线开辟就业岗位,国资部门就拿出近1.3万个国企岗位定向招聘应届生,占全年计划招收数53%,较去年同期增加近20%。同时,继续深造也是就业前的好方向,上海落实“扩招”政策,市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扩招硕士生达3250人。
金庸签约的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焦化有限公司、上海焦化厂、吴泾炼焦制气厂,是一家以煤为主要原料的综合性大型化工企业。他的研究领域为煤化工,正好专业对口投身生产一线。谭慧玲的签约单位——上海华谊集团技术研究院,是集团直属研究机构,从高校进企业同为研发,但更重成果转化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华理创建“求职群”、开发“雇主库”,根据毕业生就业目标创建10余个类别的求职群,每类群配备固定的就业指导教师;而雇主库已主动对接用人单位千余家,新开拓用人单位600余家。
回想起那些在母校实验九楼、实验三楼奋斗的日子,金庸和谭慧玲说:“我们会把所学所得全部用在工作岗位上,希望还能延续大学生阶段的默契配合,相互扶持、彼此助力。”
【给资助,骑电瓶车共创业】
促就业“一生一策”。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各级各类学校对正在找工作的学生,加强岗位精准推送和就业精准指导,帮助尽快找到工作;对已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发动辅导员队伍针对待升学、近期签约、出国申请、机关事业单位考试录取、创业、参军入伍等不同情况,分类给予精准指导帮助;针对尚未就业的学生逐人排摸掌握情况,针对性开展指导服务:对不准备就业的学生群体,引导学生转变“慢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再发展。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今年毕业生3499名,比上年增加4%,共涉及25个省市,上海生源占44.7%。刘杰就是该校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应届生,曾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铜奖。在学校食堂,双创大赛上认识的同院同学——给排水专业的吴世隆找到了他,“要不我们一起创业吧?”
他俩一拍即合,如今在出租房内,找得到这对来自上海的“高职合伙人”。外面是办公区域,里面是小起居室。多数时间,刘杰不会待在屋里,因为有订单了,他就是外卖小哥;来客户了,他就是市场经理。作为梦翔校园的微信外卖平台创始人,日常平台运营同样是他的工作。
经过3次搬家、2次财务危机以及1次疫情“洗礼”,他们拿到了个人投资20万元,雪中送炭让公司重生。“京东的刘强东也是从蹬三轮开始的嘛。”骑着电瓶车的刘杰笑着说。目前,14名校园骑手都是一校学生,一来降低风险,二来促进就业。
事实上,城建学院调配了百万元资金用于学生就业专项资助。其中包括对因疫情导致非上海户籍的学生来沪面试、参加专升本考试或异地实习就业,需要租房或住店等产生费用的临时资助及住房资助等。目前分两批次申报并发放,合计资助725人,已发放875954元。
刘杰说,每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有充分思想准备,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一旦选择了就不要放弃。“即使遇到困难,也要沉着冷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