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退保”套路深小心“维权”不成反中招

2020-08-05 07:01:52 作者: “代理退保”

通讯员 高嵩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殷洁

本报讯 日前,“代理退保”在全国各地逐渐呈现高发态势,部分别有用心的人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广告,引诱保险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业务,以此获取高额利润。而一些保险消费者动了“业务合作”的念头,殊不知自己已经落入了对方的陷阱。

一些个人或团体通过淘宝、微信、百度、抖音、快手、闲鱼等各种渠道发布“代理退保”广告。这些广告充斥着“全额”“免费”“百分之百成功”等夸大表述,挑唆、怂恿不明真相的保险消费者终止正常的保险合同。尤其今年疫情发生后,个别消费贷的贷款人还款出现问题,一些“代理退保”的团体似乎看到“商机”,宣传代理个人借款保证保险“退息、退费、退保”,打着替投保人“维权”的名义,收取高额手续费。

市民张先生就接到一个“代理退保”的电话。对方索要了他的身份证号、保单号、险种名称等详细个人信息外,还发来了一份包含30多道问题的问卷,并表示全额退保的关键在于找到保险公司的把柄,就具备借助“维权”逼迫保险公司全额退保的空间,可以从各方面提供必要的配合。而张先生需要和“代理退保”签署《委托代理合同》,缴纳2000元押金,一并提供自己的保险合同、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卡号等全套信息,事成之后收取退保金额的30%作为服务费。听说还要30%服务费,张先生觉得这与对方开始所说“免费”并不相符,于是没有继续办理,不过他的个人信息还是被对方获取了。

记者了解到,在进行“代理退保”时,有些团体会向保险消费者收取高额报酬。由于办理所谓“业务”需要提供个人大量私密信息,许多团伙会借机截留消费者的退保金,甚至利用消费者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等信息进行其他诈骗行为。而且国内一些城市还出现多起“代理退保”组织泄露、转卖消费者信息,甚至威胁恐吓消费者的情况。“代理退保”引发的种种乱象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契约,合同双方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义务受法律制约。如果消费者通过“代理退保”等行为向保险公司施压,即使保险公司最终出于种种考虑满足了诉求,今后难保不会对自己及家属购买保险产品造成影响。而保险保障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消费者退保产品而失去的保障很难通过其他途径得到弥补。所以保险消费者在面对“代理退保”之流时需保有一份理智与慎重,避免落入陷阱,最终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