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汉”变成了“技术员”

2020-08-26 06:59:24 作者: “门外汉”变

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宋广东夫妻脸上堆满了笑容

宋广东向记者讲述脱贫经过

8月12日上午,骄阳如火。酷暑天气没能阻挡记者采访的脚步。上午9点,记者一行四人走进了睢县周堂镇乔寨村脱贫户宋广东家里。

今年56岁的宋广东是不善言辞的汉子,看到记者到来,正在家里伺候鸡鸭的老宋微笑着向记者打招呼。“今年的雨水太大了,不利于圈养柴鸡。去年多的时候,养了3000多只。柴鸡的出售价一般20元一斤,而且很好卖。”老宋对记者说。

5年前,老宋的妻子郑桂梅患上了精神病。老宋不但不能出去打工,而且还得在家照顾妻子。不但不能挣钱,而且治病需要花很多钱,老宋家的生活一度陷入了贫困之中,而分家另住的三个孩子也都生活平平。2015年,老宋的家庭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今年47岁的齐素静是乔寨村的驻村第一书记。2015年10月,她从县审计局来到了齐寨村,开始了她的驻村帮扶工作。

当年,帮扶队从郑州请来了养殖专家,来到齐寨村给村民义务授课。齐素静立马来到老宋家,动员老宋前去听讲。文化程度有限的老宋是个爱学习的人,每次有听课的机会,他都会积极前去听讲。“党的政策真好,不但免费给我们培训技术,每次听课还都给我们贫困户经济补贴,这样的好事,去哪儿找?”接受记者采访时,老宋回忆说。

在帮扶人员的鼓励下,年过半百的老宋决定大干一番——搞种植和养殖。

家里的大院子空闲了多年,这里就可以当作养殖场。2017年,老宋在齐素静的帮助下,贷款5万元,养殖场的鸡苗进来了。

一手抓养殖,一手抓种植,两手抓,两不误。2017年,老宋通过流转承包了村民的10多亩土地,然后根据自己学到的种植技术,搞小麦、西瓜、花生、蔬菜套种,一年四季不让土地“歇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2017年年底,老宋家种植和养殖齐丰收,一下子有了4万多元的收入,当年就脱贫了。

2018年,老宋在帮扶人员的帮助下,养鸡3000多只。老宋在养殖中不仅掌握了养鸡技术,而且还学会了给鸡治病。

村里的其他农户看到老宋养的鸡不愁卖,也纷纷跟着效仿。这家的鸡不吃食了,那家的鸡有病了,都请老宋去看。老宋又是“把脉”,又是“开药方”,这样一来,老宋倒成了一个“土技术员”。“现在我真的成了技术员了,在齐书记的帮助下,我和我们村里的张海涛要去进一步培训,然后走出去到外省给人家讲解种植养殖技术。”老宋说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说起驻村第一书记齐素静,老宋感激不尽。“齐书记帮了我不少忙,星期天也住在俺村不走。帮我养鸡不说,还帮我卖鸡蛋、卖柴鸡。她整天在微信群里发广告,说是她帮扶的贫困户家里养的柴鸡,原生态的柴鸡蛋,要多了送货上门。可以这样说,没有齐书记的帮助,也没有我的今天。”说起驻村第一书记,不爱讲话的老宋变得滔滔不绝起来。

老宋不仅脱贫了,而且致富了。

在他家院子内采访时,记者注意到,老宋家堂屋外墙上的空调一直在工作。“孙子和外甥在屋里玩呢!”老宋说。

有钱了,老宋也把妻子的病治好了。“在乡里看病,报销90%,基本上不花钱。”记者看见,老宋的妻子郑桂梅穿着整洁合体的衣服,身上干干净净,脸上笑成了一朵花,没有一点病人的迹象。

“党的政策对俺真好,如果不是党的好政策,我也不会脱贫,也不会有今天的好生活。”老宋说着,脸上堆满了笑容。

帮扶感言:

帮扶人:驻村第一书记 齐素静

宋广东因配偶有病、缺技术、缺资金等原因导致家庭贫困。根据该户情况制定了精准的帮扶措施:办理慢性病卡,安置公益岗位,动员他多次参加现代农业、养殖、厨师、家政等技能培训,做到扶贫先扶智。宋广东积极参与,学以致用,2016年开始用拱棚套种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他成为乔寨村第一批2017年脱贫户,领取了脱贫成效政府奖励资金,2018年帮助他申请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发展养殖土鸡,目前规模在3000只以上。他自己脱贫后宣传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并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村集体产业发展中,发挥了脱贫励志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