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大牌包包”在网上火了起来。急诊科的18名医护人员变身制包“匠人”,就连科室里唯一的男医生都亲手制作了2个小挎包。
疫情发生后,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承担着120急救、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等大量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提高工作效率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由于防护服无口袋,医护人员的听诊器、记录本、测温计、血压仪、手机等需要随身携带的“兵器”无处可放,对出诊造成不便。于是,大家便萌发一个“好点子”,“我们用脚套和帽套来制作挎包,方便出诊时收纳各种工具。”急诊科护士长赵玲说。
急诊科赵颖从小学画,便在小包上画起各种图案,一个个名牌包闪亮登场。“有了小挎包,物品可以随身携带,再也不用来回跑了。”“哇,时髦又方便……”“我也要,给我一个……”做好的小挎包一“面世”就受到一线医护工作者的青睐。由于担心出现污染,小背包用一天就得回收。于是,科室的6名医生和12名护士利用闲暇时间制作了50多个小挎包,方便大家替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家的创意确实给工作带来了便利。”急诊科科室主任牡妮娜说。一次,她接到急诊电话,经开区(头区)王家沟片区有位高血压患者身体极为不适,正在赶来医院的路上,5分钟后到达,情况紧急,牡妮娜必须争分夺秒做好救助准备到达医院门口展开施救,“主任,背包已经准备好了。”牡妮娜刚挂下电话,赵玲就已经将测温计、血压仪、听诊器等医疗用品装入“大牌包包”递到了她的手中。俩人跑到大门口时,急救车还未抵达,这才松了口气,因为准备及时也给接下来抢救病患生命争取了时间。
据了解,从疫情发生到26日上午,急诊科接120出诊达到405次。凌晨1点去三坪农场、凌晨3点前往工业园……医生身着防护服出一趟急诊下来就是一身汗,手掌被水泡得发白,脖子上冒出水疱,脸颊上勒出红印,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依旧奋战在急诊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