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提醒:新学期,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2020-09-07 06:59:45 作者: 班主任提醒:

孩子的优秀是一种习惯。又到一年开学季,在新学期开端,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成绩的差距就是习惯的差距。要想提高成绩,先从培养良好的习惯下手!

所以,先抓好孩子的习惯,再谈成绩。

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前将教师尊称为先生,从古代的帝王将相到民国大字不识一个的土军阀都会对先生礼让三分。古代拜师会举行仪式,目的在于激发弟子对文化修养的渴求,增强先生的责任心,同时更是树立先生的权威。同样一句话,通过普通人之口和通过有权威的人说出来,效果大不一样。

尊敬老师是为人的底线,尊敬老师和孝敬父母一样,体现的是个人品行和感恩心态。其师,信其道。

因而,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才能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自学预习的习惯

监督孩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其目的有二:

一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提前学习过就知道自己的“痛点”在哪里,当老师讲到“痛点”时,更容易全神贯注,也更容易听得透彻,课堂利用效率就会高出很多;

二是能提前获得一种的心理优势,增强自信,节节拔高。

所以,别不把预习当回事,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

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专心上课、主动学习的习惯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过程。教与学应该同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家长要告诉孩子,哪怕已经自学过,也要认真听,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帮助孩子培养出主动学习的习惯,当老师每讲出一个知识点,会展开延伸思考,比如:考虑如何应用,在题目里有多少种变化形式,有什么解题的规律可循。

善于提问、切磋琢磨的习惯

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多多提问。提问也是主动学习的表现,不懂装懂最终会害了自己。

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学习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而,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能够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独立作业、仔细审题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

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

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做作业、做习题时是否有认真思考,以及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练后思考、复习归纳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进行反思:

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如果发生错解,应该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有效的复习能够消化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通过对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让孩子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明确了解哪些学习习惯是好习惯、哪些学习习惯是不良习惯后,家长应该督促孩子自觉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与你告别。

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像学走路,一步一个脚印走稳走扎实,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加稳健,孩子成长的路上,良好的习惯就像助力成功的加速器,使孩子受益终身。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长要有耐心,陪孩子坚持下去,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望家长不要一味盯成绩,不如先盯孩子的习惯,好习惯傍身,成绩还会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