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写作都是一种遗憾 著名作家胡竹峰、罗伟章来苏州畅谈写作

2020-09-07 08:50:41 作者: 每一次写作都

9月6日下午,安徽省作协副主席胡竹峰、四川省作协副主席罗伟章携各自新作《击缶歌》《寂静史》来到苏州上书洲书院,和读者分享阅读和创作心得。此前,这两本书同时入围7月中国文学好书榜。

《击缶歌》由贾平凹题写书名、韩再芬作序,是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徽省戏剧家协会重点文艺项目。胡竹峰仿佛在风雨中漫步低吟,在月下把酒对歌,时而天马行空,时而针线落地,以极具中国古典之美的笔触,为读者抒写了安徽戏曲之美,充满玲珑意趣。“《击缶歌》是我的第二十本书。现在写文章,不希望像古人,但在写文章时,也会幻想如果庄子、韩愈、柳宗元、苏东坡、鲁迅等活过来了,他们见我所见,会如何下笔?”胡竹峰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击缶歌》承担着他探索的想法,也寄托了复古的念头。

在问及新书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时,胡竹峰坦言,“人活在世上,谁都难逃一个苦字。我老家乡下有句俗话,说‘人头难顶’。人生堪哀,但也不无甜蜜之处。就个人而言,阅读的体验是饮食、光影、旅行替代不了的。希望读到《击缶歌》的人,有小小的一刹那的温煦,生出欢喜。”

罗伟章的《寂静史》不久前在上海书展首发。这是一部中篇小说代表作合集,包括《月光边境》《回忆一个恶人》《一种鸟的名字》《寂静史》等8部作品。这本书也是他继长篇小说《声音史》之后,又一次对寂静与声音的叙说。罗伟章表示,自己依旧把目光投注在那些时代中被遗忘、被遗落的人与人心。

“我们对身边的人,往往是漠然的。但是到网上去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大家在看到一些事的时候,往往很快就开始形成他们自己的道德准则。这是怎么回事?就是人对自己的疏离,没有耐心去关心自己,也没有耐心去打理自己。”提起自己的创作初衷,罗伟章说,“我们有时候会在外面和陌生人聚会,看起来我们是在接触世界,我们和世界有关联。但其实这整个过程,没有世界。这当中,所有的世界,没有碰撞,没有声音,都是自己。如果说,丢掉了什么,那就是世界的寂静。因为自己,也是世界的寂静。”在罗伟章看来,每一次写作都是一种遗憾,不够圆满,“所以文章一旦发表,就挥手告别。”

上书洲书院以其独特的沉浸式文化场景体验以及跨界整合的创新实验在书店业内日显影响,此次新书分享会的“花开并蒂”模式再度首开先河,同时也拉开了上书洲书飨生活节的序幕。上书洲书院创始人袁卫东表示,未来读书分享会活动还会创新更多的混合模式,“变中有化”将是实体书店探索未来运营模式的新常态。(苏报融媒记者 姜锋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