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电务段塔河通信车间坐落在中国铁路最北端,通往"北极"漠河的嫩林铁路上塔河站。他们承担着530多公里架空明线路、区间无线铁塔及19个站铁路通信设备的维护工作。车间25名干部职工常年守候着嫩林线、古洛线、塔韩线通信大通道的畅通安全。
9月16日,车间主任刘永建一行10人带着帐篷、光缆熔接机、铁锹、作业灯、热风机等工具设备准备进入山林。他们今天将利用传输设备停机给点的时间段里完成新林至大乌苏间367公里400米处368公里处近1公里光纤衰耗较大的36芯光缆进行割接,也就是用一段新光缆把查找出有问题的那段光缆给换下来。由于作业时间定在22点,按照以往割接的经验,需提前2个小时作割接前的准备工作,大家怕天黑路不好走,提前了近4个小时驱车前往目的地。
虽然是9月初,但是大兴安岭地区的夜间气温已降到4摄氏度。数量惊人的蚊子扑面而来,工人们支起了帐篷,在里面作业。
由于地处林区,铁路通信业务多是依托架空明线路的光电缆传输实现的,也有部分地处桥涵地段或距离铁路线路太近的的光缆要降低身段从空中落到地下。于是通信人才有了这光缆割接的手艺。
大兴安岭林区树高林密,他们割接的地点人迹罕至,杂草丛生,蚊虫满天飞,作业难度极大。工友们按事先的分工分头行动,工长谭世伟领着几个人挥动着铁锹在清理地面上的杂草。割接时的作业坑必须够割接者有足够的空间完成扒缆、入盒、预盘、穿管、切纤、熔接到最后的收纤这一套规定动作。而放熔接机的作业台和作业灯也必须放在平稳的地段,这样才能保证接纤时对准、接稳整个熔纤过程严丝合缝。
如果是冬天,在零下40几度的天气中进行割接作业,工人们要趟着没过膝盖乃至是齐腰深的积雪,有时一段光缆要几天才能挖出来,地透得坚硬无比,只能靠生火化一点挖一点,每次准备下来,都是一身冰。实施割接的工人,由于熔接机对温度、湿度和灰尘都有极高的要求,气温过低不但双手冻得僵硬,机器还会"罢工"。常常是帐篷里头灯、作业灯、热风机一起运转,有限的空间里对割接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冻得发麻放在嘴边哈一下气,再双手交叉搓几下恢复了知觉,就得马上接下一根纤。一会儿眉毛和头发上就上霜了。
车间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30岁的郝健是车间里年纪最小的职工,却进步很快,如今已是光缆熔接的骨干之一。
"干这个活儿手不能哆嗦,就怕切割不平整,影响光缆熔接效果。"郝健参加工作7年,翻山越岭已经习惯了,性格幽默的他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这里都能看到。"
从准备到业务核对、测试,每次割接作业都要用上5个小时以上,大家也顾不上好好吃口饭,趁着直腰的功夫咬上一口面包就算吃饭了。赶上冬天割接,随身携带的干粮冻得邦邦硬,干脆扔到火堆边烤烤再吃。至于饮水,林子里多得是的白雪就够了。
"明明是一帮粗糙汉子,偏偏练就了一手绣花功夫。"刘永健的话,让大伙的笑声回荡在山谷。(通讯员:张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