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衣》发表65周年暨《韦其麟研究》座谈会在南宁举行

2020-09-19 09:41:18 作者: 《百鸟衣》发

9月14日,《百鸟衣》发表65周年暨《文学桂军研究资料丛书·韦其麟研究》(以下简称《韦其麟研究》)新书座谈会在南宁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云南省文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云南省作协原主席晓雪,广西文联二级巡视员、副主席、《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广西作协常务副主席朱山坡,广西作协副主席、南宁文学院院长丘晓兰,广西作协原副主席潘大林,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黄祖松和陈爱中、黎学锐、张淑云、李树娟、文青、陈振波、韦佐、吉小吉等区内外作家、评论家一起重温经典、研讨当下、寄望未来。

本次座谈会由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容本镇主持。

韦其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位的重要壮族诗人,代表作有叙事长诗《百鸟衣》《凤凰歌》等。“65年过去了,今天,我们依然在这里讨论这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生命力很强大,影响力很持久。”容本镇表示。

1955年,韦其麟的叙事长诗《百鸟衣》发表在《长江文艺》6月号。韦其麟的创作时间长达几十年,而且始终受到文学界、学术界的持续关注,其影响远及海外。特别是《百鸟衣》,曾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发行,其单行本和各种改编本的发行量累计超过了100万册。韦其麟及其《百鸟衣》已入选几十种版本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青年评论家、南宁师范大学教师钟世华编著的《韦其麟研究》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对韦其麟研究资料再次进行了整理和充实,以翔实的文献资料,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佐证材料。

陈建功在座谈会上表示,读完《百鸟衣》以后,确实感受到韦其麟的贡献表现为对民间故事的敏锐观察和采写,展现了对本民族诗学禀赋的传承和浪漫主义的创造;表现了壮民族独特的想象魅力,展现了民族独有的语言修辞神采。正是由于他做了大量的文学改造,所以形成了《百鸟衣》这样的文学成就。

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晓雪是韦其麟的老朋友,此次专门从昆明赶来南宁参加活动。他说,“《百鸟衣》65年前在《长江文艺》发表的时候,我就认真学习过,后来这么多年又多次重读,每一次重读都感到亲切而又新鲜,它自然流畅而又生动感人。这首诗用非常单纯、朴素、清新、明净而又精粹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壮族民间故事。”

张燕玲在发言中向《百鸟衣》发表65周年致敬,同时对《韦其麟研究》的出版表示祝贺。她认为,这一对广西经典作家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韦其麟研究专题的空白,具有学术价值。其次,书中充实了大量的史料和新的研究发现,具有一定文献价值。

朱山坡认为,《韦其麟研究》的出版是有价值的,至少年轻一代作家对韦其麟的创作历程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可以激励我们年轻一代作家继续努力,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也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

丘晓兰表示,韦其麟严谨、认真、谦虚、低调、踏踏实实,他自己本身的体现表现是这样,他人对他的评价也是这样,对他文本的评价也是呈现了广西少数民族这方面优秀的特点。同时,她提出可以结合现实以更开阔的视野去评判《百鸟衣》这样的经典文学之作。

潘大林认为,韦其麟对我们后辈是很呵护的,他是一位很忠厚的长者,刚才大家用高洁两个字来形容,这是他的特点。今天的会议首先是向广西当代文学经典致敬,广西当代文学走过了70多年,也呈现了一些好作品,《百鸟衣》就是其中一部。

黄祖松表示,《百鸟衣》可以说是广西当代文学的奠基之作,也是广西当代文学的一个基因,对于广西文学的发展,比如地域特色、民族风格、故事编制、从生活传说到文学想象创作都有重要的作用。他希望有更多年轻的学者去投入研究,从中汲取营养,来指导当下和今后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