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年度最“难”音乐会《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它来了!

2020-09-19 21:51:09 作者: 来了来了!年

《锦绣中华》系列音乐会是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办公室为彰显中华文化魅力而创立的品牌项目,意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56个民族和谐共融。首创于2017年第34届“上海之春”,作为一个年轻的品牌项目,今年的“共饮长江水”主题可谓是遭受了“史上最难”……

难题一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各类文化演出难举办。《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的上演日期一再改期,一再延后……终于,在全国人民的努力抗疫下,文化演出场所陆续恢复营业。上海民族乐团《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民族音乐现场上演日期定于9月23日,上海大剧院。

难题二

音乐会由上海民族乐团驻团指挥姚申申、彭菲执棒,乐团演奏家金锴、赵臻、王静、卢璐、李胜男、胡嘉倩,携手来自上海对口支援七省市的特邀演奏家:多旦才让、谢诗玥、杨瑜、杨昌杰、阿布都沙拉木?阿布都拉、次仁央宗、尹思思,共同完成这场充满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视听盛宴。

由于特邀演奏家来自全国各地,排练成为了又一大问题。疫情期间,演奏家们无法一起现场排练,只能通过线上交流、视频合排的方式进行创作。为保证排练的效率和质量,驻团演奏家代为上阵,用音色相近的柳琴替代月琴、笙替代芦笙,人声也由乐团歌唱家代排。虽然只是临时替代,但演奏家们还是全心投入。之后再将排练过程录音,发送给特邀演奏家们。

特邀演奏家:多旦才让、谢诗玥、杨瑜、杨昌杰、阿布都沙拉木?阿布都拉、次仁央宗、尹思思

难题三

如何最大程度保留少数民族乐器自身特色,平衡乐器之间的声音关系,也为艺术创作和演绎的一大难题。作曲家孔志轩多次易稿,同指挥及演奏家一起,摸索出月琴、马林巴与弹拨乐队这一独特编制,达到领奏与乐队之间的平衡。作曲家王云飞以贵州民歌《好花红》为素材,以贵州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乐器芦笙作为主奏乐器之一,与同为簧管乐器的笙互动对话,突显民族风情。

彝族月琴、藏族扎木念、新疆弹布尔(图片来源于上海民族乐团)

经历了种种难题,七位特邀演奏家终于齐聚沪上,同上海民族乐团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本场演出是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关心下,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作为指导单位;湖北省音乐家协会、重庆市音乐家协会、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云南省音乐家协会、西藏自治区音乐家协会、青海省音乐家协会、新疆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上海民族乐团和上海大剧院共同承办的。演出同时被纳入“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