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半生独腿归来:那是他走不出的大凉山

2020-09-20 10:32:06 作者: 出走半生独腿

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舒发军供图

如今,站在高处,他指着眼前蜿蜒的雅砻江和两岸云遮雾绕的山峦,对记者透露了他当时的另一个“野心”:“一份安稳的工作、一个表演的舞台都太有限了,你看这里的舞台有多大!”

那时棉花村种植芒果约500亩。因为临山滨江,无法成片,基本是零星分布,且树木矮小瘦弱,树下杂草丛生——村民们沿用着最原始的种植方法,“顺其自然、靠天吃饭”,产量和质量根本上不来。

如何让村民学会“标准化”管理成为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因交通、信息不畅,当地人大多思想保守,加上缺乏劳动力,育苗、施肥、除草、嫁接、剪枝、搭架等需要时间、人手和耐心的繁杂程序让乡亲们有些抵触。

说服他们扩大种植规模则是另一个棘手问题。芒果从育苗到挂果,至少需要4-5年,周期长、前期投入高,而村民们想要的是成本低、见效快的产品。

他深知凉山人的个性,想不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动。好在多年闯荡已磨练出他足够的韧性和耐心,他一边带村民出去考察、参加县里镇里的各种芒果种植技术讲习班,一边也琢磨着如何让村民们快速尝到甜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017年初春,他外出考察时发现南瓜售价不错。而凉山南瓜品质好,种植成本低,当年就能获利。回村后,他兴致勃勃发动大家种植,承诺保底5毛1斤收购。不承想当年各地南瓜丰收,秋季上市时收购价已降至每斤3毛左右,村里200多万斤南瓜顿成“难瓜”。

善良的村民们表示愿按市价卖出,但他不愿食言,坚持以5毛价格收购。“幸亏那时县里了解到这一情况,发动全县爱心购买才解了我燃眉之急。”他笑称,“所以我在县里最‘出名’的是卖南瓜,而不是种芒果。”

雅砻江边山坡上星罗棋布的芒果树。王祖敏 摄

“难瓜”将他从成都带回的积蓄基本亏光,却为他赢得了“名气”、信誉和口碑。加上一年多的培训和他不厌其烦地讲解,村民们逐渐认可了他的想法,开始按标准化操作,种植面积也日益扩大,但也随之出现合作社销售和发展的瓶颈。

正在此时,他被推荐参加“领头雁计划”的培训。“当你急需某个‘知识点’时,学习效率和对学习内容的接受度是最高的。”他说,“‘领头雁’课程传授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我豁然开朗。”

他利用所学通过供应链为销售平台供货,尽管利润空间很小,但解决了部分芒果的销路。他让村里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条件加入合作社,成为股东,用为数不多的利润给他们分红,哪怕到目前为止,他自己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今,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已有131户,芒果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今年合作社收购芒果100多万斤。因受疫情影响,芒果价格大幅下跌,但合作社农户户均芒果销售也逾万元,个别种植面积大的农户甚至达到10万元。

合作社的“小卖部”也是他的“办公室”。王祖敏 摄

这是他的家乡,是他走不出的大凉山

跟着舒发军查看星罗棋布的芒果种植地,记者见所有树木都已搭架,不少村民在地里忙碌着,少数待摘果全部套着白色的纸袋。

舒发军欣慰地说:“芒果产量上来了,村民们尝到了正确种植和管理的甜头,现在不用提醒,到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么做,都清楚得很。”

人工除草、“少用杀虫剂,多施农家肥”是他对芒果种植的硬要求。给果实套袋也是为了防虫害,以减少甚至不用农药。他说,热河芒果挂果时间长、糖分高,且不同品种的热河芒果一般在7-9月成熟,此时其他地方相同品种的芒果大多已过季,热河芒果便有了时间差的优势,但“再多的优势也必须以保证品质为前提”。

这件红色T恤上的图案和文字,连接着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王祖敏 摄

在村里四处参观时,记者还发现,和一些贫困山区的“留守村”不同的是,棉花村颇有人气,一路上舒发军不断和来来往往的人打招呼,他们大多都是青壮年。

他告诉记者,芒果种植效益渐显,吸引不少青壮年回乡。如今,每户基本会有一到两个壮劳力,其他在外打工的,很多人会选择在芒果收获的时节回来帮忙。他希望热河芒果还能吸引更多人返乡,因为这些土生土长的“在地力量”,才是真正为乡村“造血”、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

从2016年至今,他回乡已近5年。谈到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他想了想说:“基本实现吧。芒果种植逐渐走上正轨,并带来部分劳动力回流;合作社运作模式正在摸索中改进和完善,社员们也有了小小的收益。但与当初的设想相比,更多的是遗憾。”

他的遗憾来自于人才的匮乏。相对于其它城市,偏远的凉山尤其是乡村留不住更招不来人,以至于到目前为止他的合作社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团队。除了口口相传的购买者和他自己在朋友圈“吆喝”外,没有自己的直销渠道,更难以实施他打造热河芒果品牌的构想。

此外,今年芒果价格大跌,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加上受困于资金,也影响到芒果种植的规模化发展。

这些未竟心愿,也成为他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扩大芒果种植规模,优化品种,进一步提升质量,打造出属于热河芒果的品牌。他还希望能更多地参与乡村振兴事务,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尽一份力。

今年,他荣获四川省劳模称号,并成为感动凉山十大人物之一。“其实这些(荣誉)我还受之有愧,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大凉山里的日子会和这里的景色一样美。”他信誓旦旦地说,像是许下一个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