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建16座方舱医院扭转战局

2020-09-22 08:46:46 作者: 抢建16座方

3月4日晚,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一束暖色灯光照在场馆的中央,喧闹了一天的场馆格外安静。

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2月11日下午,位于武汉市洪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医院东门,28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轻症患者经过治疗后出院。这是武昌方舱出院的首批患者。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图书角各种书籍供人阅读。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3月1日,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医护人员做出胜利的手势。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全部使用全新的床单被褥。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医护工作场景。

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疫情最吃紧的2月,也是武汉保卫战扭转战局的关键时间节点。其中,方舱医院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一招。而在2月份最开始的那几天,武汉创下36小时改建成3家方舱医院的奇迹。短短10多天建成16座方舱医院,共有1.4万余张床位,实现“床位等人”。

2月3日下午,正在雷神山医院建设一线的武汉城市建设集团,再次接到紧急任务,要求火速把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改建成方舱医院,建成后可以提供4000多张床位,主要用于收治轻症患者。

江汉方舱总设计师凃东就是当时赶往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参与建设的一分子。

他介绍,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展馆较老,没有电子图纸,他就和另外两名设计师根据纸质的老图纸,现场测量。“最大困难是,我们谁都没有见过方舱医院该是什么样子。王辰院士提出建议后,大致给协和医院专家讲了些细节,专家晚上赶到现场,再给我们讲了20分钟。我们三个设计师根据这些信息,就开始了现场画图。”

江汉方舱按50个床位做分格,分别设计了病人通道、医生通道、护士站、抢救室、送饭通道、分饭操作区、药品存放区、病人休息活动区等等。现场施工全部就近取材,比如病床,就采用汉西建材市场的木芯板,“不用加工,横下来就是一个病床的宽度,竖起来就是过道隔墙的高度,正好”。

凃东记得,图纸设计完成之后,他们3位设计师与施工人员一起,边施工边修改边完善,一直干到第二天晚上七八点。“一天一夜,基本敲定了方案。”

这时,武汉客厅那边的电话又来了,他们又急忙赶往武汉客厅方舱施工现场支援。

与凃东一样,武汉客厅方舱项目现场总负责人张婷在接到通知后,也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人员紧缺,材料紧缺,包括张婷在内,很多管理人员亲自上阵。“我们许多管理人员手里都拿着锤子,配合施工单位做事。我在现场主要负责联系材料。电线、木芯板、配电箱,都是我和几个管理人员分头联系,让供应商连夜送来,我们还一起动手,搬运材料。天气寒冷,我们买来热水器和小厨宝,每台都亲自调试水温。每个床位都连接了插线板,每个床位一一检测通电情况。”张婷回忆说。

参与方舱建设的施工人员,大部分从“两山”项目抽调过来,现场施工时,很多人都相当疲惫。“连轴转,但是都挺过来了。我们不断修改方案,水电铺设都有调整,又临时在入住前一天连夜加隔板,采购木芯板,整改了水电。”

与病魔赛跑,时间不等人。武汉城市建设集团和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连夜组织1000多名专业技术骨干、施工队伍,参与到3所方舱医院的建设中。

好消息一个个传来:

2月4日凌晨3时,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床位、隔断开始摆放施工。当天上午,武汉客厅2000张床位成型。下午,洪山体育馆开始搭建室外发热区。次日凌晨,3家方舱医院陆续收尾、分项验收……经过3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首批3家方舱医院全部改建完成,相继投入使用。

“方舱奇迹”是中国智慧和力量的生动体现,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长江日报记者张珺 通讯员田立平 洪焕)

稿件统筹:陈丹 刘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