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袍带来的新希望

2020-09-26 22:48:23 作者: 蒙古袍带来的

“多亏北京挂职干部帮扶,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比过去光种棒子好多了。”走进内蒙古自治区科左中旗白音敖包苏木的扶贫车间,家住巴彦敖包嘎查的其其格一边蹬着缝纫机,一边用浓浓的乡音感慨生活的变化。

今年56岁的其其格从事的工作是制作蒙古族服饰,每月固定收入2000多元,在当地已算得上中等水平。

其其格提到的北京挂职干部,是科左中旗旗委常委、副旗长吴清绪。去年4月初,他被组织选派赴当地挂职。

在连续4个月的下乡调研中,吴清绪了解到当地产业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两黄经济”:种玉米和养黄牛。多数年纪稍大的妇女不是在家种玉米,就是帮忙喂牛,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和收入。

“我们也想有一份工作,但别说去北京、呼和浩特这样的大城市,就算在当地找一个企业上班都不现实。”其其格一家三口,儿子在外地务工,丈夫患了尿毒症,她一直都想就近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既能赚些钱,又可以照顾丈夫。

在走访中,吴清绪了解到,拥有悠久历史的蒙古族服饰,以及带有蒙古族元素的床上用品等很受市场欢迎。能否让传统服饰承载当地贫困户的致富梦想呢?吴清绪和当地干部及工厂带头人合计,决定用北京帮扶资金建设一个“扶贫工厂”,让贫困户妇女蹬缝纫机挣钱。

不过,虽然这份工作看起来很稳定,但起初,不少贫困户还是有些犹豫。

“刚开始有顾虑,怕做不了,比如我不会蹬缝纫机,做服饰是拿计件工资,技术不熟练,就没有工作量,挣不了多少钱。”其其格最初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

为了打消这些顾虑,吴清绪和挂职团队联系技术培训部门,给贫困户进行专业培训。渐渐地,一些贫困户妇女学到手艺,在扶贫工厂挣到了钱,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妇女也到这里报了名。

去年,科左中旗投入京蒙协作资金150万元,在敖包苏木和花胡硕苏木建设了两家民族服饰扶贫车间,为6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安排了就业岗位,带动每人年增收5000元以上。更重要的是,这些贫困户不仅脱了贫,而且有了持续增收的手艺。

“帮扶帮到了点子上,我们挂职干部也从中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吴清绪深有感触地说。

“蒙古族服饰色彩华丽,大红大紫,展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吴清绪说,如今,这种向往已时时刻刻展现在她们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