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景区现场核查残疾部位,识别残障群体的手法太病态

2020-09-30 14:54:05 作者: 西安景区现场

文丨令狐卿

近日,有西安市民向媒体反应,他们8月去华清宫景区游玩时,因家人中有残疾人,在出示残疾证的情况下,检票区工作人员要求展示残疾部位。9月29日,景区相关人员回复称正在专项处理,将以尊重事实为原则解决问题。景区曾表达过口头歉意,但被当事人家属拒绝。残疾人不受尊重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根据当事人的讲述,景区工作人员在查证时没有出示工作证,衣着也不像是景区人员。两下互有争执,后来见动静闹大,这两人就撤退了。从这种情况看,应该是景区怀疑残疾证有假,所以即使在已购票的情况下仍要现场核实。这种核实没有依据,且针对性很强,当事人敢较真说明用的不是假证。

让残疾人在公开场合下展示残疾部位,自证没有用假证,这种要求非常过分,对残疾人非常无礼粗野,也会给他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景区无权这样做,但这就像我们看到的许多同类现实,比如铺设盲道时七拐八拐,电梯按钮上没有盲文、位置太高,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都习惯于“无视”残疾人的存在。

华清池景区面对这次误判式的羞辱,应该拿出诚恳的态度,基于事实该认错就认错,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抚慰当事人的情绪,也都是要做的事情。退一步说,即使景区对于使用假证有防范措施,但让残疾人自证清白这样的做法,把举证责任推给残疾人,也是相当冒犯的傲慢做派,不可以继续这样做。

景区对特定人群实行优惠票价,像本市老年人、军人、学生、残疾人等都享受一定优惠,这是政策规定。在甄别这些人的身份时,确实会有实际的问题,其中冒用残疾证的相对更多一点——除非残疾相当显著,否则仅凭残疾人证,是无法从年龄样貌甚至着装等特征上快速定真假的。

这是景区面临的实际难题,既要执行优惠票价政策,体现景区的社会责任,又要排除假冒证件的使用。换言之,那么多享受优惠的特定人群,在确定身份的真伪上,责任从相关部门倾斜到景区。问题是,景区得不到相应的技术支持,残疾证不像身份证那样联网可查,景区只能使用“土办法”。

让残疾人展示残疾部位,就是这“土办法”的一种。但这种办法效率低、误差大,这次就是一个例证。而且,这种“宁可错杀一千、不愿放过一人”的无差别核验,预先就没有任何同理心,纯属为了完成任务而鲁莽地去做。这次华清宫景区的常规做法碰了“钉子”,会不会让景区学得更聪明?

更聪明的做法当然有,比如景区主管部门与残联做好协商,在残疾证的防伪上做出更有创意的改善,增加技术难度,比如设置更大的防伪标志,让它无法被仿冒。所以,当残疾人在华清宫景区门口被羞辱时,不只是景区要举一反三,还应该有更多部门正视它提出的问题,因为真的残疾人是一切懒政的受害者。

残疾人当然知道会有人冒用残疾证,但他们没有办法、也没有责任去制止这种贪便宜的丑陋现象。如果继续放任这种假冒伪劣证件的使用空间,景区以及其他照顾残疾人的场合,都只能继续劣币驱赶良币,压制真正的需求,最后搞得真正的残疾人也抬不起头,好像他们必须要为那些假冒的残疾人负责。

随着十一长假的来临,很多景区将会面临华清宫景区的同样问题——如何核验真正享有优惠的人士,同时又不会殃及无辜。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下,A类以上景区都施行预约制度,为假证钻空子留下了机会。在需求激增、假证机会大的特殊状况下,维护残疾人尊严和权益,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华清宫景区要求残疾人展示残疾部位,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是不可谅解的行为,也不能再继续执行这一畸形的核验手段。如果有假证出没,就该从源头上想办法,杜绝假证的冒用。这又回到了“是否真正重视残疾人出行权”这一老大难问题的起点,再也不能无视,或者用病态手法要求残疾人群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