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感觉

2020-10-17 02:37:50 作者: 旅行的感觉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旅游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它总是让我把旅游和春游秋游郊游联系在一起。每每到春游的时候,都要准备好面包、汽水,头天晚上因为兴奋而失眠。那时候一听说谁出去旅游了,心里都会羡慕不已——他路上一定能有面包吃汽水喝,甚至还能吃上香肠。游,在我看来就是玩。看《西游记》,头几回觉得唐僧前途险恶,后来慢慢明白了,上面有人罩着,身边个抱着,各种妖魔鬼怪都是走过场,越看越欢乐,取真经真跟旅游一样。

但是旅行给我的感觉就不一样了,首先旅行是一趟苦差事,感觉就是为了完成某件事出了一趟远门,期间遇到什么风险都不可预知,毫无乐趣可言。大概是小时候看《南行记》造成的错觉。

这些年,旅行和旅游的概念倒过来了,“旅行”这个词变得时髦小资起来,通过文学的添油加醋,人们似乎从中嗅出了一丝丝惬意的文艺味道。旅行是一种随意自然漫无目的的放逐自己,把身心和自然相融,没有具体归期,期间还可以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浪漫而浪荡,不管是什么事情,最终都可以包装成人生的丰富经历呈现在人们面前。

旅游在旅行面前就显得有点土气了,它是打工族利用假期跑到一个地方走马观花,承担着比平常高出几倍的消费,花没观到,倒是看到不少后脑勺。小时候我对旅游的美好理解现在彻底被颠覆了,它是一个国家的人吃饱喝足之后用虐待自己的方式证明可以把钱花掉的集体出行。

十一期间,我路过德胜门,离城门楼还有段距离的时候,就看见路边排着长队,司机说这都是去八达岭的。我看了一下,队伍排了有三百多米。我想北京应该不止这一处去八达岭的集结点,要是有那么四五个,排的队伍都这么长,大概到了八达岭也就没法爬了。你想想,长城上的人比墙上的砖还多,人造卫星这时在太空肯定能看见长城。

旅游在过去的确是一次充满欢乐的旅行,但据说这个国家变得越来越好之后,旅游质量一落千丈。没见过世面的中国人本来打算跳出井底看看井边的花花草草,结果又被挤到阴沟里了。你说你老老实实在井底里待着多好。

前几天跟制片人谢晓东吃饭,他正在忙活新片《大明劫》上线宣传工作,他上来就说,怎么你们中国人假期都爱出去玩呢?

谢晓东以前拍过一个电影《过年回家》,这是他有一次过年坐火车,在沙丁鱼罐头的车厢里怀疑人生,他试图寻找出中国人过年非要回家的正确答案,答案很简单,中国人有一种深厚且廉价的情感纠结——团圆意识,冒死也要团圆的意识根深蒂固,十几亿人要是都想到一块的话,那多可怕。所以,下了火车,他就找了一个地方把《过年回家》的剧本写出来了。

我建议他拍一个电影《长假出行》,探讨一下中国人长假期间的文化苦旅。

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中国人现在过上好日子了,有条件和能力出去玩了,但平时上班没空,都赶上长假出行,就造成了旅游点中国人多子多福的美好景象。

如果说过年都要回家团圆,这里面多少有感情因素起作用。但是长假出去玩,跟感情因素没有任何关系,出行的人都清楚,在长假期间出去玩意味着什么,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还是侥幸心理起作用?我看都不是。中国进入现代化社会的时间不长,人们对生活的理解还停留在农耕时代,想想在过去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出趟门很难,也就没有人想着旅游了。现在交通便利了,活动半径大了,一放假就呆不住了,但却忽略了狼多肉少的残酷现实,自己不仅给自己添堵,还给所到之处添堵,一路上肯定骂爹骂娘,但没有人去问问自己,长假出门到底图个啥呢?从旅游这个角度来讲,你们中国人还不懂现代生活。

当大部分人对现代生活的理解都这么雷同的时候,旅游就变成灾难。依我看,这需要一百年的磨难,才会让中国人有记性,慢慢理解什么叫现代生活。

中国其实就是一个很土鳖的国家,不管你怎么论证和解释,都无法摆脱土鳖的事实,众人合力,每次假期都会给这个社会提供各种土鳖风景。

你站在桥上看土鳖,看土鳖的人在楼上看你,土鳖装饰了你的眼眶子,你装饰了土鳖的中国梦。

一个人出门叫旅行,一群人出门叫旅游。一个人出门旅行体验的是梦,一群人出门旅游看到的是噩梦。这就是旅游和旅行的区别。其实我真觉得你没必要出门旅游,你也就是想拿手机拍几张毫无意义的照片而已,这事儿你在家就能解决,直接对着旅游挂历翻拍不就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