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徐松生已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但他与土楼的情缘却还在继续。徐松生说,现在人们都涌向了城市,住在土楼里的人越来越少,也几乎没有人再建土楼了,但他现在还是会继续接修缮土楼的工程。徐松生依然会来到工地现场,耐心为修缮工人们进行指导,必要时甚至还会亲自登楼操作。“我希望可以拿到更多的修缮土楼的工程,因为土楼不修就倒了。那些伫立了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土楼都是要靠楼主人精心维护的。土楼怕雨,狂风暴雨会把瓦屋面掀翻,土墙就会被雨淋,会受潮,会剥脱,产生裂缝,有的甚至会倒塌,木料也会很容易腐烂,木料腐烂了就会变形。如果土楼的基础积水了,不及时去清理,积水下沉又不均匀的话,土楼也有可能倒塌。所以,对土楼的修缮要频繁。发现瓦屋面被掀翻,漏雨了,就要及时把它盖回去。土楼不像钢筋水泥的建筑,它是软性的。”说这番话时,老人用的是叮嘱的语气。
徐松生说,土楼是祖先留下来的遗产,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守护好土楼,可以让后辈子孙追溯客家文化的根源,土楼如果倒了,他会觉得很可惜,很愧疚。
当下,土楼的建造已经停止,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也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除了修缮尽量多的土楼,徐松生的另一个心愿是招收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传授土楼营造技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土楼营造技艺)了,因为都觉得很难学、费工夫,最重要的是,又比较不容易就业,害怕学出来以后没有出路。可是如果这门技艺没有得到传承,以后的土楼又该怎么保护呢?我很想传授土楼营造技艺,我想招一批比较年轻的农村的待业青年,和有修缮土楼基础及经验、又对土楼营造技艺感兴趣的师傅和徒弟,传授给他们这门技艺。因为不传授肯定就要失传了,我希望土楼营造技艺可以世代相传,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徐松生认为,要原汁原味地对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不要让其在现代化与工业文明的进程中慢慢消失。他建议,要在土楼修缮中,通过师徒相授的方式,进行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的传承。同时,要让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进入课堂,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了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参观和体验中加深对土楼营造技艺的理解。徐松生还建议,在当代建筑中融入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比如在楼宇中融入天井等土楼结构,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当代建筑的通风和采光,令建筑更具自然性,还可以使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与当代建筑相结合,得到活态传承、创新与发展,进而焕发生命力,获得新的灵魂。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鼎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