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网络文学·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幸福年——记广西武宣县桐岭镇禄鸿村廖咪催

2020-10-02 17:28:42 作者: 【武宣网络文

【武宣网络文学·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幸福年

——记广西武宣县桐岭镇禄鸿村廖咪催

刘建斌 文图

“山清水秀碧绿满田野,毗次栉比楼房拔地起。” 景色秀丽的武宣县桐岭镇禄鸿村落掩映在群山环抱中。这是9月20日笔者初到禄鸿村留下的印象,这里也是104岁老寿星廖咪催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地方。

她一身穿戴整洁地斜躺在床沿边等我们。一进门,她就坐了起来,心情显得有些兴奋,也许是太久没有看到陌生人到访吧。

“老奶,近来身体还行吧?”作家协会会员和桐岭镇卫生院的随行医师跟她打起招呼。

“好着呢,你们坐啊!”她用方言壮话回应着一行人,大儿子廖永催在一旁忙着做翻译,生怕我们听不懂。

“阿布,萌嘞(汉语:阿婆,你好的意思)。”好在我从小在壮汉杂居的地方长大,对于壮话还是基本上能听得懂,只是交流起来语言有些“生硬”显得不太“正宗”,毕竟讲的不是地道壮话。

老奶奶看到有人用壮话与她交谈,情感上的距离拉近了不少。老人的记忆很清晰,听力不错反应也快,这点和她这个年龄档的人有所差别,这是我们事先没有料到的。

第一眼看到老奶奶,除了额头上布有饱经风霜和岁月侵袭的皱纹,腰杆子有些弯曲外,精神和气色挺不错,头发梳理得很整洁。看得出,老人从年轻到现在一直都在打扮自己,时常保持干净整齐的状态。

旧社会动荡生活难

廖咪催老人出生于1917年10月,1934年她27岁时从桐岭镇仁和村嫁到禄鸿村,至今已经有80多个年头了。

1917年中国处在北洋政府与中华民国混乱、内战和政权交替变更时期。“一旦遇到天灾人祸,穷苦人家只能卖儿卖女或者逃荒要饭。” 廖咪催讲述小时候时常听父母说那个年代的凄惨历史。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使到了上学的年龄,出生在穷人家的孩子家里哪里有钱供读书。她和大多数人一样,为了生活不得不去帮别人打工。

“我15岁便开始帮村里的人家做工挑塘泥,没有工钱发,雇主每人每天给3斤谷子作为酬劳。那时候正是冬天,下塘挑泥巴不像现在有水鞋穿,都是打赤脚的,那股寒冷气直从脚板底逼到骨头里面,冷得嘴唇都发紫去。”老人对80多年前的经历记忆犹新。

“帮别人打工毕竟不是长远之计,为了生活总得再出去帮别人干活,后来又去帮别人插田,到山上看牛。我妈小时候很能吃苦,也不怕苦”二儿子廖永定对母亲年轻时代的事情一直铭记在心。

“解放前那几十年,不管我怎样拼命帮人家做工,辛苦不说,还是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解放前旧社会样样都落后啊” 廖咪催讲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看得出老人似乎对那个时代的往事有点不堪回首。

新中国翻身做主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情况就好多了,起码饭有来吃先。到了1958年大炼钢铁时,整个村庄都不开饭,吃集体饭堂。那个时候国家很重视搞水利建设,1957年到1958年我和村里面的人一起去仁和(六节)修水库。当时我的娃仔(女孩)还小没有人帮照顾,我就背上她去参加修水库,挑一担土发一块牌,每天得到7—8个工分。水库从开始到建好,都是用人力来完成的,很辛苦,不像现在有汽车拖拉机。”老奶奶一口气讲了一大堆过去的事。

停了一下,老奶奶又接着讲述她人生的“故事”——“70年代,每年生产队是有上交“公购粮”任务的,生产队的社员不分男女,一律挑着两个箩筐的谷子有80斤重,步行10多公里挑公粮到农场五队码头上船,后面几年又转挑到武宣粮所。那时没有钱买鞋子,只好打赤脚挑着近百斤的谷子,困了就停下来休息,每天挑两趟。一天下来肩膀红肿得脱皮,脚板底也被沙子路磨出血泡。一想到是为了国家建设,也没有哪个人喊苦叫累。”

安享晚年喜谢党恩

80年代村里进行了家庭土地承包,我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粮食也够吃了。

“现在我虽然年纪大了,不能到地里面干活,平时在家里帮后生喂些鸡呀鸭呀的,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做一点就算一点。吃完饭后也到村里的广场散步聊天或是跟别人打牌。”勤劳一生的老人一辈子都没闲着。

老人的孙辈都在外打工,年节回来都给她买些礼物和给些零花钱,对她也很孝顺,她心里感到欣慰。

“阿奶,你觉得现在的社会和生活怎么样?”

“那还用讲嘛,现在是吃穿不用愁,看病有新农合报销,逢年过节都有镇、村领导来慰问。特别是镇上的医师和护士还给我体检,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社会才做得到。”老人话语不多,却充满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感激之情。

“老奶,您现在100多岁了,平时吃些什么呢?”随行的镇医院护士饶有兴趣的打听起老人的长寿密诀来。

“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挑选,我爱吃玉米粥,年轻到老爱做工。晚上吃完饭闲下来时喜欢串门,走邻访友,村里有什么大凡小事也去帮一下忙。”

老人说的不错,是共产党给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是老人健康地走过一个世纪人生道路的重要基础。

作者简介

刘建斌,武宣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武宣县黔江糖厂。《云飞浪卷弄大潮》、《黔江潮》收录散文、诗歌、小说作品多篇。在《广西农垦报》发表诗歌、散文、小说20多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