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端记者跟随急救医生出诊:今天幸运,6次出诊患者病情都不重

2020-10-06 12:15:10 作者: 本端记者跟随

10月5日,早上不到8时,36岁的陈杰赶到位于朝阳区弘燕路的北京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除颤仪、监护仪、血氧仪、心电图仪、诊箱、转运呼吸机、插管箱……陈杰仔细检查着这些设备的状态,“它们就是急救医生的武器,必须‘好好’的。”陈杰所在的车组属于大型抢救车组,“这一辆救护车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小型ICU(重症监护室),能够转运最危重的患者。”

9时:患糖尿病老人突发昏迷

检查设备,安装调试,一切准备就绪,陈杰所在的车组出发,前往东区分中心三里屯站。这个车组是中青年搭配的5人小分队:司机和两名担架工都是70后,经验丰富;护士是90后,工作热情;80后陈杰有9年急救工作经验,业务精湛。

9时刚过,手机响了。调度信息显示:一名88岁的老人意识丧失,需要抢救。“出发!”5个人迅速集结,不到2分钟,救护车已经从站点开出,一路疾驰奔向患者家里。昏迷是急救医生常见的一种症状。坐在车里,陈杰就已开始与家属沟通。几句话之后,他有了初步判断:“考虑到老人患有糖尿病,血糖过高或过低导致的意识不清可能性比较大。”不到10分钟,陈杰已经来到老人家里。一测血糖,已经飙升到33毫摩尔/升,而正常人空腹血糖数值不高于6,餐后1小时基本在10左右。陈杰立刻为老人开通输液通道,监测血压和心率基本正常,“可能是血糖过高导致的酮症酸中毒。”现场进行简单检查和处置后,老人被送到了离家不远的大医院。

14时:终于吃上已放凉的午饭

中午时分,又一条调度信息传来。这次申请派车的是一位85岁的老人,不仅有糖尿病,还伴有发热症状。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发热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是个敏感词。陈杰根据调度信息和途中问诊情况,初步判断老人可能是尿路感染导致的发热。“老人还有尿频尿痛等情况,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尿路感染。”见到陈杰和车组人员,满脸焦虑的老人安静了下来。躺在车厢里,老人一脸平静,陈杰知道,她的心踏实了。随后,陈杰将老人送到了附近大医院的发热门诊进一步排查。

14时,车组回到分中心,5个人吃了几口已经放凉了的午饭。国庆长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旅游的日子,是聚会的日子,对于急救医生来说,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20时:完成6次出诊准备回家

20时,陈杰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准备回家。他把车厢里的各种抢救设备整理好,准备下一个工作日继续与时间赛跑。

救护车小小的车厢里,有人哭,有人笑,有抢救成功的喜悦,也有无力回天的遗憾。“今天是个幸运的日子,6次出诊遇到的患者病情都不重。”陈杰拿起手机,看着调度信息,盘点着这一天的工作。10月1日,也是陈杰值班。那一天,他遇到了一名先心病猝死的患者,“刚刚37岁。”陈杰和护士尽了全力,结果还是让人遗憾。当然,也有抢救成功的喜悦。

“其实在车上忙着也挺好,回到家有点寂寞。”陈杰的爱人是一名护士,平时就聚少离多。这两天,陈杰的爱人调了班专门回到河北老家,去看看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两个孩子。刚上小学的女儿总是问陈杰,什么时候能够放假回去看看她。“女儿原来想当一名护士,像妈妈一样;新冠疫情发生后,她想当一名医生,像爸爸一样。”不管女儿将来是否能当上医生,但她现在已经掌握了急救技能,“胸外按压、外伤包扎、伤口消毒,做得可规范呢!”孩子是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吃过晚饭,陈杰拿起手机想和女儿视频,一看时间太晚,“估计孩子睡了,明天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