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徐老师所在地各年级期中考试已经全部结束,再看学生的成绩,那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两极分化的严重。
拿三年级数学来说,知识点多而零碎,要想让孩子们全部学会并准确运用,除了要思路清晰,还要有一颗认真仔细的心。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及时、分、秒的认识。
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比如:300分=5时,1时45分=105分钟等。
3、单位的的应用。比如:一节课45分钟,眨眼一次大约1秒,小明晚上睡眠时间为9小时等。
4、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即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较复杂的时间计算,要分两步进行,如:一列火车晚上9:30分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7: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第二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
本单元的难点在于要在计算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特别是多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定不要忘记进位和退位,减法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尤其要注意。除此之外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这些好习惯也要让孩子养成。第三单元:测量
长度测量的难点在于在记住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之间的关系及换算的同时,能恰当的在生活中选择运用单位。比如,1分硬币、银行卡、课桌、身高、两地之间的距离,各种车辆及动物的速度等大约是多少,要用什么单位表示合适,要有一个直观的认知。
重量测量的难点也在于在生活中建立“千克”“吨”的认识。
由上可见,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多而繁杂,而且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有关时、分、秒和测量的题,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想象力是难保不会出错的。
如下图所示,今年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题,第一题填空中,就涉及到各个知识点,要求学生有准确清醒的判断力。
一般,学生对于熟悉事物的长度和重量会很难判断,但对于不熟悉的事物的长度和重量则存在认知误区。如第一题第1小题,考查火箭的长度和重量,有些学生就犯了蒙。
除此之外,比较绕圈子的题要数第7小题,关键在于孩子们能不能读懂题。
第二题判断没有难度,第三题选择1、2、3题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重量单位的基本认知能力。如果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知不明晰的话,有可能会选错。
第四题计算中要注意第3题最后一题的“先乘除后加减”的计算顺序。
第五题看似简单,但在量每条边的长度时,有些学生会忘记写单位,或者测量不准确。
第六题难度较大的要属第4题,此题要求学生们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注意关键条件是每条船都坐满。要在平时的数学思维训练中多做一些分析题。
第七题属数字谜题型,如下图所示:一般要从个数和最高位推算起。比如第一个竖式608减个位数的结果还等于这个个位数,因此可推断出A是4或9,这样一来,下面的数就好算了。
第二个竖式,要从最高位看起,最高位减两位数后,最高位得数是0,由此可推断出最高位的D是1,这样其它几个数也很容易算出来了。
总之,三年级数学难度因知识点多,且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而灵活多样,孩子们要想考出一个好成绩,除了拥有审题做题认真的好习惯外,还要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有清醒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