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校园日剧《GTO麻辣教师》中的反町隆史和松岛菜菜子,毫不逊色于目前神剧《半泽直树》中的堺雅人……” 《GTO》这部日剧的名字在我们坐在新府学高中部刘校长的办公室中、听着他侃侃而谈时,间或浮现在脑海中……
刘燕海,一位非典型的国际学校校长——
他既是一位国际化学校高中部的主理人,又宣称自己是一位广义的民族主义者;他既推行各类国际标化考试,又倡导中文学习才是第一要务;他既认为国际交流不可阻挡,又认为中国教育的外延远超全盘西化教育的内涵;言语间,刘校态度鲜明,臧否耿直,不留中庸的框量,这很GTO。
9月中旬,我们到访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与高中部校长刘燕海老师,就国际学校的国际化育人特色、融合式教学、教育OMO、疫情新常态下的留学与语言培训、教育者对教育的本意追溯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虽然有些观点不尽同意,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刘校长对教育的炙热、对学生的赤诚。在多元价值的时代,我们有理由听听来自不同渠道、不同观点,关于教育的一些诚挚声音。
刘燕海(大海校长)
专业从事国际教育工作 20 年,国际学校管理及教学工作 14 年 ?
武汉、石家庄、沈阳、长春、北京顶尖公办中学国际部创始人 / 创始校长
曾任 10 年美国东北大学 USPP 课程 中国区总校长
曾任 6 年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NCUK)本科预科课程 北京校区校长
曾任美国 Kaplan 教育集团 中国北方区发展总监
《青少年生涯教育课程》、《青年教师国际化培养课程》著作权人
2020 年 9 月 1 日开始担任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 高中部校长
Part 1
由于学生升学目标、出路不同,在公众传统刻板印象下,公立校注重“应试成绩”、国际校注重“国际化学科教育”。我们注意到,新府学强调:“多元师资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
请介绍一下新府学外国语学校“多元师资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具体内涵吗?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这些实践,能不能举一个典型例子?
欢迎《未来教师发展计划》。我是北京新府学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校长刘燕海,就高中部及国际化教育这个板块做一些个人观点的陈述。
所谓公办校注重应试教育、民办国际学校及公办国际部注重国际化学科教育,在任何时期,这样的描述都是不准确的,尤其在新的时代就更是发了变化。
现在中国的中高考改革,已经开始要求学生,在更早的阶段,具备职业化素养和基于对课程了解的选择能力的培养。比如高考的3+3,要求学生在高一阶段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对未来大学的专业开始有所涉猎,甚至更深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在3+3的模式当中,在理、化、生、史、地、政,这几个学科中进行3项选择、重点学习。
如果说国际校注重国际化学科教育,首先需要定义国际化学科教育的含义——什么叫国际化学科教育?在前些年的早期国际教育意识形态中,认为国际化教育就是从国外拿来的东西,在那个时代称为做“拿来主义”,甚至“复制西方教育”。举个例子,此前,国际学校一般会从美国高中或者英国高中直接引进课程,出现大范围的 AP课、A-Level课程、IGCSE课程的引进。
现在,一方面,国家已经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引进国外课程,这是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之本;另一方面,大家也会发现像哈佛、斯坦福、牛津、剑桥之类的世界顶尖名校,他们所录取的中国大陆学生当中,很大一部分是高考的优秀学生。
这里思考一个问题——既然中国高考优秀学生能够被世界顶尖大学录取,那么国际化学校的学生,应该以什么途径达到高标准、进入世界名校呢?
无论是所谓国际化教育,还是传统公立教育,殊途同归。
对于学生的培养,我个人有一句非常传统的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是一个“广义的民族主义者”,民族主义在教育领域,不意味着片面地弘扬空泛的大国强国意识,而是既有民族自信不媚外的成分,也有开放的胸怀和包容的心态;这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应有的视野。
世界上所有负责任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有着惊人共性 —— 都是在民族自信和全人类知识共同体的基石上,一项百年树人的工程。
回到国际化教育,新府学作为一所民办国际化学校,在非义务教育的高中阶段,针对未来以出国留学为目标的学生,我们会在课程当中有一些个性化的取舍和排序,无论是AP还是A-level,以及在中国本土课程体系的课改过程中,都给了学生很强的选择性。
比如一个学生要去美国留学读本科,他需要进行托福学习,同时AP课程中,学生如果选择理科,就需要进行AP数学、微积分或者AP物理、AP化学等偏理科的学习。如果他想学商科,就要进行AP的统计学、AP经济学的学习。
因此AP的教学机制,赋予了学生根据未来大学专业进行组合自己需要学习科目的选择权限;A-Level也一样——也是在工科、理科、商科、商科的不同分类中赋予了学生可以选择不同课程的权利。
我们的高考课改已与这些世界主流课程机制形成了趋同型改革。
公办学校通过分数线,将学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筛选;民办国际学校在生源领域,分数差异是存在的,国际学校与公办学校学生的类型不同。
我跟公办校长交流互动很多,公办校长大都很内敛,他们也会提到“我们的生源是有保障的,因此教学质量也是有一定保障性的”。因为学生的素养已经在那儿了。
同时,评价一所学校的能力还要看“能不能把不同分值的学生都培育成将来能够进入世界名校的学生”。这是硬指标、硬成就。也恰恰是民办学校在教育贡献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笔。
中国的高考制度设计得非常公平,因为它可以让一个乡村里的孩子、最普通、甚至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有机会进入世界最顶尖的学术殿堂,包括清华北大,这是教育公平化的集中体现。
关于民办国际学校贡献的具体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