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防拐测试敲警钟!“坏人”20分钟“骗走”46个宝宝

2020-11-07 21:54:26 作者: 幼儿园防拐测

“不要跟着陌生人走”

“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年轻妈妈张丹(化名)几乎时时都会跟自己4岁的女儿淼淼进行这样的交流。原本以为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安全教育”,却没想到在一次幼儿园组织的防拐防骗演练中,淼淼还不到10分钟就被志愿者扮演的人贩子用一张贴纸“拐走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张丹难以接受:“在家时再三叮咛,不能跟陌生人走,女儿答应得很好,但实际上,孩子还是很容易被各种诱惑吸引。”

事实上,张丹的困惑不是个例,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近年来,各大幼儿园、学校都开设了相关安全教育课程,即便如此,几乎每一次测试都有过半孩子“被骗”。

资料图 图文无关

儿童防走失教育

形势没有我们想象的乐观

“小朋友,叔叔今天要给大家发好多玩具,想要的跟我去领好吗?”没有复杂的套路,甚至都没见到诱人的礼品,只是简单一句承诺,全班80%的孩子就这样兴高采烈地被混进幼儿园的“坏人”骗走了。

近日,兰州一所幼儿园内举行了一场“防拐、防骗演练”活动,邀请志愿者扮演素未谋面的“人贩子”参与到演练中。志愿者有的携带糖果、贴纸,有的携带玩具进入各班教室,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几乎成功骗取了所有小朋友的信任,将他们带出幼儿园大门。

被“拐骗”的小朋友,一个个兴高采烈,没有任何怀疑和防范之心。面对这一假设的“受骗”场景,家长们心惊不已。

兰州德慧儿童社会服务中心曾联合幼儿园、学校,多次开展防拐安全教育及模拟演练。该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的经验,年龄越小的孩子,防范意识越薄弱。以幼儿园防拐演习为例,“最多的时候,20分钟就能‘骗走’46个孩子。”

防拐防走失安全教育,

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指令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这么容易被“骗”?对于这个问题,多年从事儿童安全教育的孙丽娜认为,除了幼儿期孩子本身的记忆特点外,相对欠缺的系统性安全教育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比如家长都会告诉孩子不要跟着陌生人走,但其实孩子对陌生人的概念和界限是很模糊的。”孙丽娜说,“‘不要跟陌生人走’,在大人们看来是无比简单的指令,可是在具体场景下,孩子们其实很难界定‘陌生人’,很难判断‘有没有跟着陌生人走’。”

有数据统计显示,参与模拟演练的孩子中,30%的家长有过孩子短暂走失的经历,有80%的孩子并不清楚陌生人到底是谁,70%的孩子不知道如果和父母走散该怎么办。因此,相较于口头的说教,“防拐防骗教育”更有效的办法是让孩子有具象的认知,同时给孩子强调如果和父母走失后该如何应对。

“让孩子准确记住报警电话以及自己的家庭住址、爸爸妈妈的电话等,都是非常必要的。”兰州一家幼儿园的负责人表示,很多孩子不记得父母电话,而恰恰这些才是除了预防以外,我们更应该给孩子的“安全教育”。

警方提醒:

家长应该在孩子心里系上一根“安全绳”

2019年8月15日11时许,一名3岁左右男童于城关区雁西路某公交车站走失,城关公安分局雁西路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赶到现场后,见小男孩在车站啼哭,民警询问后,孩子无法说清家庭住址及其父母的联系电话……

2020年1月16日17时许,一名3岁左右的小男孩在九州花坛附近走失,孩子一边大声啼哭喊叫“妈妈”,一边踉踉跄跄毫无方向地乱跑。这一幕恰巧被城关公安分局九州派出所巡逻民警看到,民警悉心安抚并询问父母情况,而因小男孩说出父母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很快就找到了妈妈……

幸好遇到警察,最终这些孩子都与父母团聚,他们是幸运的。然而少年儿童因走失遇险甚至失去生命的也屡见不鲜……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大队长龚真海告诉记者,“通过反拐、防走失工作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一项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警方提醒,首先,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要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年幼的孩子还要看管到位,不要离开家长视线范围。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防拐和安全教育也不能松懈。与同学结伴而行、避免天黑时独自出门、不要走偏僻小路、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品、物品等,都是非常必要实用的安全知识。同时,让孩子熟记报警电话、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和电话是孩子走失后最快速有效的找回办法。

“家长应该在孩子的心里系上一根‘安全绳’。”龚真海介绍,“因家庭矛盾导致儿童离家出走成为犯罪分子目标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防拐防走失的第一道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