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进园区”湖南站总结交流会现场。 刘清心 摄
地处中国中部腹地,北靠长江经济带,南临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十三五”期间,湖南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建设“制造强省”战略的推动下,工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智能制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27个项目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重点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其中18个已经竣工验收;
1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认定60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0个省级示范车间,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南样板;
搭建了一批智能制造推进平台,每年举办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等多个智能制造大型主题活动,培育了66家省级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供应商,正在筹备成立湖南省智能制造协会……
经过多年努力,湖南智能制造已从初期的试点示范,进入到了深化应用、全面推广阶段,但也存在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建设滞后、智能制造推进发展不平衡、软硬件协同程度弱等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落地,加速智能制造由“点上突破” 进入“线面推广”,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指导下,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与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湖南站活动,邀请30余名专家分四组深入20家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行业企业进行问诊把脉,对企业智能制造现状、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解决路径进行现场指导。
迪沃机械的智能集装厢式应急排水车。刘清心 摄
把脉
实地探访摸清现状
走进长沙迪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仓库,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台台各种型号的明黄色应急供排水车产品。
“当前排水抢险车集成有发电机组、水泵、升降照明灯、液压支腿、液压尾板和网络摄像机等多个相互独立单元模块,我们设计的这款集中控制系统,能够将这些单元模块的数据、状态和控制操作集中在集中控制屏上,极大地提高排水抢险车的使用效率和效果。”迪沃机械总经理耿蔚走到3200型·智能集装箱式应急排水车前,手指轻轻地点击集中控制屏幕上的按钮,便可轻松自如地操纵着8台水泵自动上下车。
步入迪沃展厅,只见一块智能排水监控系统Web端电子大屏悬挂于墙面,通过系统可以了解设备工况,进行位置管理、视频监控、远程控制、主动维保、在线售后等操作。作为一家致力于移动排水抢险装备及排水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企业,迪沃机械已初步构建了“迪沃云”,不仅建立了集中控制、智能排水控制等系统,还应用了ERP、WMS、PDM等信息化工具,开发了“码上保修”系统,具备了产品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相关能力。
深圳吉兰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晋生在参观后表示,“迪沃机械属于“哑铃型”组织,专注于研发与销售,但在生产装配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长沙盛泓机械有限公司的皮带机自动化生产线上,一个个散物输送与起重设备部件在经过自动冲剪、自动转序、铆接与焊接等自动化运作工序后逐渐成形,经过抛光、喷粉、水处理等静电喷粉线工序后慢慢显露真颜。车间内,两台黄色的焊接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精准焊接,吸引了众位专家的眼球。
“使用我们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进行焊接,能够不受新熟手差异限制,确保产品品质稳定,效能更高,同时杜绝工伤。另外,还可通过保存与优化程序,推动产品质量不断升级。”长沙盛泓机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秋先向专家介绍道。
抬头便可看见车间上方悬挂的设备互联系统蓝色显示屏,通过监测设备使用情况、健康状况、饱和度与效能,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计划预期达成状况,为后期计划达成、设备采购等提供辅助参考信息。而这只是生产信息化设备管理模块的一部分,盛泓机械现已驶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之路,在硬件、软件、产品智能转型升级之路上开启新篇章。
2019年,湖南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其中,装备制造业作为湖南万亿产业之一,增加值增长14.1%,对全省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50.9%。工程机械产业去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4家企业入围2018年全球工程机械50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表示,湖南省产业优势明显,不少企业通过自身实施智能制造,逐渐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此次活动旨在帮助湖南省更多的企业找到好的解决方案,加快智能制造改造升级步伐,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助力湖南省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加速迈进。
盛泓机械车间的焊接机器人。刘清心 摄
问诊
深度交流查找疑难
“主机厂客户的产品需求种类繁多,技术更新迭代太快,根本不考虑配套企业生产情况,在我们现有生产线智能化储备尚未成熟时,便又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全线智能化升级难以实现。”配套产品生产的利润空间本就有限,每一次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何能在保证盈利的情况下推动企业智能化路线图的落地实施?长沙瑞捷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胜强一直以来对此颇为苦恼,深感企业经营的不易。
在专家现场“问诊把脉”摸清企业现状时,郭胜强将心中对于企业经营的疑问尽数提出。
“在我厂现有的450名工人中,300多人都是焊工,人均工资成本已达到一万以上。未来,高水平焊接师在全国愈加难觅,中水平焊接师又技术不够、工资太高。”郭胜强在同专家的沟通中表达了对工厂生产焊接工作的担忧,希望能够通过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化生产,追求少人化趋势,降低对焊工的经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