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量诸葛亮和司马懿,究竟谁才是三国第一谋臣?司马懿:我

2020-08-26 14:22:35 作者: 综合考量诸葛

单从个人才能评判,司马懿是比不上诸葛亮的。从两人对垒的情况看,诸葛亮是攻方,处于主动。司马懿是处于守方,看似被动。在这一层面,诸葛好像略处上风。

但是细细一想,有些不对。诸葛亮忙里忙外,五出祁山,成果却是乏善可陈。司马懿呢,泰然处之,任凭诸葛折腾,魏国边防依然坚若磐石。司马懿看似窝囊,但并没吃大亏。

“智商决定才华,情商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这两位高人身上,再合适不过。司马懿本就不是什么惊才绝艳之人,他擅长的是看得更远、更透彻,宠辱不惊,而且极有耐心。

就从司马懿最大的“污点”,“高平陵之变”说起吧。在此之前,他一直是“托孤重臣”这么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曹丕把曹叡托付给他,曹叡又把曹芳托付给他。与他共同承担“托孤”重任的,是曹氏宗族。以一人之力执掌曹氏半壁,可见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

问题是在曹丕、曹叡时期,司马懿都能尽心辅佐,怎么到了曹芳时,他反了呢?那是因为曹家的代言人——曹爽,把司马懿逼的没了退路。在曹爽的运作下,司马懿被彻底架空。可以想见,曹爽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司马懿满门“咔嚓”。因此高平陵这事,有正当防卫被迫的意味。

司马懿去世在公元251年,高平陵之变是249年,前后只隔两年时间。做个假设,如果曹爽不逼的那么狠,局面会不会平稳过渡呢?

而且当时曹氏政权已经有些天怒人怨,司马氏政变时,全体魏国百姓集体不作声。至于此举的“正义性”,曹氏江山本就来于汉献帝,再换个司马家,也没啥可说。只是他们创建的西晋,后来搞得太过荒唐。

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抗中,有一些演义的元素。比如诸葛亮送了一套女人服饰给司马懿,讽刺他胆量如妇人一般,闭门不战。结果被司马懿看穿了:“蜀国劳师远征,前期的锐气只会越拖越少,粮草供应也难以持久”。于是司马懿不仅很高兴的收下“礼物”,还热情的招待来使,天南海北的家常拉呱。当他听到“丞相饭量越来越少”时,顿时底气足了,“诸葛村夫命不久矣!”

看看,司马懿多能忍,拿侮辱当荣誉。更重要的是,特别专业的收集对方主帅的资料,并因此得到了重要信息,堪称三国“谍报之王”。

反观诸葛丞相却不这么有心,对司马懿这位同龄人的情况了解显得并不上心。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丞相万事小心,临了还犯了两次大错。一是错用马谡守街亭,再是用了李严负责后勤。第一次凶险万分,差点被断了后路,第二次因此全军退兵,劳师而无功。相比之下,司马懿作风虽显保守,却是更为小心老练。

最最关键的是,在修身养性这方面,司马懿完胜。由于过度操劳国事,诸葛亮的健康每况愈下,甚至于到了经常吐血的地步。有的是因为身体原因,有的却是因过于激动。如听到张苞死讯之时,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即便如此,仍然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司马懿年纪比诸葛亮还大两岁,诸葛亮寿只54岁,而司马懿却活了72岁。前后相差了十八年,有这十八年,司马懿多干了多少事啊!“才能不是比不上你诸葛吗?老夫用时间补回来”。这简直与后世的“时间换空间”异曲同工。

司马懿的“养气”功夫,至今仍有意义。无论受到多么不公正的对待,面对多大的危机,从来都沉得住气,毫不愤怒、惊慌,这正是大多数人都缺乏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