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和诸葛亮没一点关系?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他
文|二狗子侃历史
《三国演义》最让人引人入胜的是什么?想来就是全天下的聪明人彼此斗智斗勇的精彩了。似乎整个天下的聪明人都集中在了这短短的几十年三国时期里,今天你出一个锦囊妙计,明天他又来一个火烧连营……这本小说实在是智斗的盛宴。而若是问起在这部小说里谁才是真正的智力担当,恐怕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认为是诸葛亮。
在小说里,诸葛亮会算命,会借风,还会摆八卦阵。东吴的周瑜是赤壁之战里的大都督吧,也是历史上有头有脸的风流人物,结果竟然被这诸葛亮三下两下就用计给气死了,就连司马懿这么厉害的人物都能被他坐在轮椅上的假人吓得撤军三十里……遍观整部小说,就没有一个人能玩脑子玩的过他的。
鲁迅先生就这么评价《三国演义》里边的诸葛亮是:“状诸葛智多而进妖。”简直就是非人类一样的智力水平,这些三国里的谋士们加在一块也不够他诸葛亮一个人玩的。
更难得的是这么一个能人,道德水平也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在那刘先主托孤白帝城以后,诸葛亮就认认真真忠心耿耿地给坐在龙椅上的傻子刘禅辅佐蜀汉,还写了一篇让后世的高中生们都得背下来的《出师表》,成为了语文教材上的经典课文。但是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说到底只是一部小说,那么真实的诸葛亮是上面这副处处都是完美的“神”吗?
其实看官们只要理性地想一想也就能知道,诸葛亮再怎么厉害,也确实只是一个人,而不可能是“神”,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就可以比过诸葛亮了。如果诸葛亮真的那么神,也就早早地把天下都打下来了,何必最后在五丈原点灯。
至于什么“孔明掐指一算”这样的算命之说,身为当代坚信唯物主义的我们,自然是不可能相信的。在揭开诸葛亮在历史上的真实一面时,我们可以先看看《三国演义》里面那些诸葛亮的经典操作是不是艺术加工。
“草船借箭”想来是各位看官耳熟能详的故事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但其实这个精彩操作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一直被大家看不起的孙权——也被很多人戏称孙十万,这个绰号的出处是在孙权攻打合肥的合肥战役里,自家的十万军队被对面的张辽用八百人就打得溃不成军,自己还差点被对面俘虏。但是讲道理,谁还没有个青铜时刻?谁还没有个精彩操作?
这波草船借箭确确实实在正史上是孙权的操作。当时曹老板刚刚在赤壁之战里大败而归,对南方有心理阴影。孙老板胆子也比以前大了很多,闲着没事就开着水军去江上遛一遛,时间久了,曹军就得了神经衰弱,也形成了条件反射。
后来有一天大雾,孙老板又让水军去江上打鼓叫醒对面的曹军起床。曹军们醒了以后有起床气,正好看江里雾蒙蒙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干脆万箭齐发射过去发泄一下……然后这就有了让曹老板羞耻了千年的“草船借箭”。
真实的历史上,这个和诸葛亮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与此类似的事情还有三气周瑜,周大都督本来也是一派风流人物,作为真正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让曹老板的百万雄兵谈笑间就变成了飞灰。可是到了《三国演义》里就成了一个心胸狭隘的小人,天天就是琢磨着怎么杀了诸葛亮,最后还被诸葛亮用计气死,变成了衬托诸葛亮的垫脚石……
其实真实的周大都督根本不是这么一个形象,小说里实在是把他黑的有点惨。周大都督在准备赤壁之战的时候,大权在握,是名副其实的总指挥,而诸葛亮这个时候其实只是一个派到东吴的联合使者,而且也没有表现太多领兵打仗的才能——换句话说,这时候的周大都督可真不一定就会对诸葛亮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所以那句“既然有了我周瑜,为何还有诸葛亮”的感慨也是子虚乌有了。周瑜的死也和诸葛亮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正史比较可信的记载是,周瑜最后死于箭伤发作。
实际上,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形象不是那个天天坐着轮椅摇着羽扇指挥千军万马的“智将”形象。他的确很有才华,但是他的加点不在于领兵打仗,而是在更加宏观的治理国家上。陈寿所写的正史《三国志》里,就对诸葛亮的治理才能赞不绝口,佩服地五体投地——在一个成年男性大部分都得参加兵役的国家,竟然可以做到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这样古代先贤时代才有的社会风气,实在是让人觉得很魔幻。
在诸葛亮带领军队北伐时,每次到了军队里的粮食不够吃的时候,他就让士兵和当地的百姓们一起耕种田地,这大大减轻了蜀军对后勤的依赖性。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绝对是一个非常贤明的人才,但不是一个喜欢出奇谋诡计的智将形象,真要说起来领兵打仗,其实更符合他的角色是领袖。论奇谋诡计,诸葛亮并不是擅长这些的人,但是论起高瞻远瞩、天下大事,当时可以和他比眼光的,一只手就数的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