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古稀老人蔡桂光:笔耕58年出版古体诗《半坡集》记录生活

2021-02-20 18:23:17 作者: 东莞古稀老人

“人生七十古来稀,世事三千做论题。问得神仙何处乐,笔下生花织锦时。” 收到中国艺术出书社邮来《半坡集》的当天,古稀白叟蔡桂光悄悄地用手指接触最上面一册书的封面,将它靠近脸庞,有点短促地翻动册页。他闭上眼睛悄悄闻着新书,深深吸入新鲜的墨香、新纸的芳香和令人怅然沉醉的糨糊气味。然后,他才开端翻阅自己的著作,一遍又一遍地阅览新书的序文……

“刚出书的新书,榜首本书,就像我刚刚又有了一个孩子。”77岁称为“喜寿”。本年77岁的蔡桂光,58年前就开端以诗词记载日子,一向以来笔耕不辍,执着寻求,总算在“喜寿”之年摘下文学创造的丰硕效果,创造出了古体诗词集《半坡集》,由中国艺术出书社出书。

58年来坚持创造古体诗,记载日子

蔡桂光是东莞市樟木头镇裕丰社区赤山村人,生于1944年,也是东莞市作家协会樟木头分会会员,多年来他对文学创造孜孜以求,曾多次参与樟木头镇大型文学搜集活动,凭仗小说、诗篇、散文、漫笔等各类体裁获奖。自1963年在日记中写下榜首首诗以来,他一向专心于文学古诗词的创造,58年来坚持创造,至今写下超越150首古诗词。

蔡桂光说,他从小就喜好古诗词,每逢日子中遭到事物的牵动,有了热情,就会在日记本上写下诗词表达自己的感触,逐渐构成了写诗记载日常的习气,一向坚持至今。

爱写古诗词,也爱读古诗词,蔡桂光对古往今来的唐诗宋词都有涉猎。其间,谈起喜爱的诗人,蔡桂光表明,他既喜爱毛泽东气势磅礴的诗词,也赏识苏东坡豪宕的词风。年少经常常重复翻看毛泽东的诗集,对毛泽东的诗词都纯熟于心。他说,自己的诗词集之所以取名为《半坡集》,一方面是因为著作是自己居住在半山坡的小屋里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是特别崇拜苏东坡,期望自己可以到达半个苏东坡的水平。

对蔡桂光来说,写诗词是一种兴趣喜好,更是日子的一部分,他直言学习研讨古诗词是人生的一大享用。蔡桂光对古诗词的平仄、格律有着很严厉的要求,不只经常从唐诗词典和宋词词典中学习,自己研讨诗句韵律,乃至还自创了一套用客家话轻松辨明诗句平仄的办法。

“尽管诗词读起来简略,可是解读起来其间有许多神韵。”蔡桂光创造古体诗词喜爱在日常事物中进行考虑,加上自己的感触和对事物的解读,再发挥文学功底,辅以民间故事、风俗和典故,最终构成具有艺术性的诗词。他说,写古诗词先从一句诗开端,再考虑诗句结构,然后再距离几天回头看,重复修正,直至满足停止。

《半坡集》:有一种特别的客家风味

多年的古体诗词创造中,蔡桂光坚持“没有感觉的时分坚决不随意创造”的准则,对待写诗创造更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广东九洞森林公园玩耍时,古稀之年的蔡桂光仍然坚持走完公园10公里的环湖路,还托人航拍公园全貌,了解整个公园的大致状况后,才提笔写下“四面青山环影子,八方水域一洞天。龙王殿阁浮云岳,仙人指掌换桑田”的诗句。在《半坡集》中,为了协助读者了解诗句,蔡桂光还对诗词会集的部分诗词亲身做了注解。

《半坡集》以日记叙事方式为中心,没有固定的体裁,只要在日常日子中一有创意,蔡桂光就作诗记载,诗集共收录诗词127题,包含了蔡桂光从1963年开端因所见所闻所想有感而创造的诗词。其间,既有回想幼年的《记学时》《记旱年》,描绘家园景色的《题赤山村八景》,记载养蜂作业的《卜算子·咏蜂》,描绘外出游历见识的《游大岭山即景》;小至家庭小事:扛百斤白糖上三楼《扛百上三楼》和爷孙嬉戏《口占一绝·赔玩一分钟》,大到紧跟时势:叙述全球疫情的《新冠疫情九章》。

蔡桂光诗词著作独具一格,对日常日子、回想牵丝、游山玩水、人情世故的描绘酣畅淋漓,有一种特别的客家风味,并且风土人情不乏兴趣之处。

《半坡集》独具匠心的日记式、叙事式和随意式的写作方法,既是坦率性情的天然裸露,也是朴实无华的文风表现。诗词集创造出书,遭到不少人的赏识和称誉。

《半坡集》“让人看到田园风光,闻到泥土芳香”

囯家二级编剧、广东省作协会员、东莞市作家协会樟木头镇分会主席王康银以为,《半坡集》既是蔡桂光的文学创造效果,也是他人生写作脚印的真实写照。他的性情质朴、坦率、坦白、直白,诗词著作亦是如此,巧中掩拙,拙中见巧。可谓“土”“洋”结合,老少皆宜。有“蔡老昨来电,邀我上荔园”之俗,也有“吟诗尚东坡,填词仿古贤”之雅;有“二二相加等于四,五人重会话往时”之“土”,也有“笑笑把花抱,悄悄把花摇”之“洋”。蔡桂光的喜怒哀乐栩栩如生,爱恨情仇溢于笔间,诗会集四言五律七绝兼容,长诗短句佳词并蓄,既妙笔生花,又古拙精致,让人可以从中看到田园风光,闻到泥土芳香。

翻阅起自己多年来堆集下的笔记,蔡桂光对其间诗词的创造进程记忆犹新、感慨万千。尽管年近耄耋之年,可是蔡桂光计划持续坚持在诗词创造之路走下去,他表明,还要持续创造,期望在2年内出《续·半坡集》,争夺创造的古体诗词可以到达3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