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大部分美好的东西,其实,都是可以被设计出来的。
这些都是基于对我们人类行为和心理的研究,回想过去,自己有在哪些场所,哪些情景中有过什么难忘的回忆吗?
这些是如何策划的呢?智慧的灵长类说:不管你体验什么项目,不管你体验的时间多长,中间经历了什么好的坏的,只要有一个点让你足够满意和一个 happy ending,那么你最终对这个项目的体验印象就是满意的和happy的。
以上,就是服务界尊崇的一个管理概念和行为模式,叫峰终定律。什么是峰终定律?
这条定律基于的是我们潜意识总结体验的特点。
我们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
所以峰终定律强调,强化用户“峰”与“终”节点时的正向体验感受,才能让用户对整体体验产生正向回忆,且记忆时间更长。其由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 研究得出,专业术语就是说:我们的体验记忆是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和结束时的感觉,无论是好的不好的,我们感受最深的那刻,将会定性我们对这次体验的印象,这里的“峰”与“终”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关键时刻MOT” 。
比如:你去一家餐厅吃饭,菜品不错,服务员服务也很周到,但是结账时,你想要老板优惠点,老板说:“不能优惠,我们这都是明码标价的”。当你要开发票时,老板又说:“今天开不了,要到后天才能给你开”。此时你会不会觉得体验很差?
餐饮行业最具代表性的海底捞,它给顾客创造的峰值体验包括:等候时的小零食、免费美甲、免费擦鞋、千纸鹤抵现金、消毒热毛巾、皮筋、手机防水袋……
如何制造峰终体验呢?《行为设计学》给出了三种方法:
比如:上餐仪式(太二:好吃的酸菜鱼来了)、海底捞各种无法拒绝的排队服务、松哥的海鲜第一铲...。
2、突出重要性:
把用户的某一个体验过程设计得特别重要,并让其感受到。比如:星巴克一定要在纸杯上手写出顾客姓氏,就是为了让顾客觉得被尊重重要...。
3、制造惊喜:
你要给与客户超预期的体验,让他记住非比寻常的瞬间。比如:亚朵酒店从客人第一次入住,到他再次入住的整个过程中间亚朵服务有十二个节点(下次专文介绍)。
昨天,我们也将餐饮18个服务流程的MOT体验设计完整解析了一遍,详见:提升回头率,餐厅体验的18个关键时刻!峰值定律模型如何用呢?
现在,商界都认识到了峰值定律的关键时刻MOT的作用,但到底如何使用呢?
如上图: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情感轴,正向是开心满足的,负向是不开心反感的。时间轴上的曲线是体验某项事物时的情感变化曲线。曲线是根据不同项目,不同群体的体验描绘出来。最顶端的波峰值得注意,如果是负向的峰比正向的峰还高,那这个体验最终是导向于负面印象的。
在设计服务体系的时候,要重点关注几个峰值,可以将资源倾斜在顶端的正向波峰段,尽量降低负向的波峰段,最后的终值再导向正面峰值。
以餐饮行业为例,根据我最近去的一家餐厅,我画了一个体验图。
在去餐厅之前,网上的评价让我产生认同感,所谓的认同感,在消费者行为中,也叫共鸣;在营销上叫种草。
产生共鸣(有共同价值观)之后的的确认参与,也叫拔草,这就是简单整个品牌的体验过程。
说回那家餐厅的体验。
有一道菜让我印象深刻:创新在形式,味道也不输。
记得那日服务员端上来一窝石头,提醒我:“小心,特别烫。” 让我萌生好奇之心,点了蛋的,蛋呢?
看着服务员在我眼前熟练地把蛋浆浇上,滋滋滋~~冒着热气的石块顷刻间就把蛋给煮熟了,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
对于其他菜品,味道也是在线的,此处不一一列举。
首要的吃感满足了,其实其他的,都是锦上添花。比如:配套的餐具,在这里感受到了他家的别出心裁,一个如意形状的小碟子,放着一个白色薄荷糖模样的圆块,清水一冲,变成湿纸巾一枚,雅致趣味。
中途去了一趟洗手间,经过一条小走廊,忽看一到白墙上投射的剪影,湖水波荡,一瓢小船激起涟漪阵阵,如有似无的音乐,相当有意境,也是舒服。
这一趟的走心我是感受到了,离开的时候亭子处有几个字,“何日君再来”,老相好般知心。
默念,何日?君也不知!只当记你在心上。案例:很久以前的峰值定律设计
最近一段时间,每当有朋友让设计师Mantra推荐餐厅的时候,都会不假思索地建议他/她去尝一尝“很久以前羊肉串”。
和别人推荐了3、4次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了这家餐厅的聪明之处。
从味道本身来讲,羊肉串的质量是不错的,但其他烧烤产品的味道却是一般般。
所以,他们家的产品是符合基础预期的,但并没有超越期待。
促使我形成长时间记忆并持续推荐的,不是他的产品,而是他诠释峰终定律的流程。
1、峰值体验
—
“很久以前羊肉串”是如何利用峰终定律的?
我绘制了个人用餐时的用户旅程地图。